
音乐课上,花学刚教孩子们唱《上学歌》。

大手握小手,希望在明天。

15年前,花学刚将教学点的口哨铃改成了手敲铃。此后,每到上、下课,他都会走到教室门口敲响铁铃,提示学生。 通讯员 陈彬 摄
凤台县花家湖畔,有个村落叫花岗,那里三面环湖,是个典型的半岛村。每到盛夏汛期,花岗村就会像孤岛一样被6000多亩水面的花家湖所环抱。村里,有座小学校,有十七八个学生,而教师仅一名。9月3日,是花岗村小学——凤台县刘集乡彭岗小学花岗教学点上课首日,记者慕名前往那儿一探究竟。
虽说是学校,却只有一间教室,一个班级。并且,这一个班,还是一年级和学前教育的复式班。8时35分,教师花学刚敲响了下课铃。早读结束了,9位一年级新生和9位学前儿童撒欢地往教室外小广场跑去。8时45分,教师花学刚敲响了上课铃,第一节课开始了——
“小朋友们,请把昨天布置的作业在课堂上完成。一年级的同学,我们今天学习汉语拼音ɑ、o、e……”说话间,花学刚用手掠了掠眼镜的镜框,然后津津有味地上起了语文课。9时10分,花学刚给一年级学生布置好课堂作业,然后拿起《学前语言读本》,与9位学前儿童一道学习起来。这种上半节课教授一年级知识,下半节课教授学前知识的复式班教学法,是花学刚30年前研发的,并且教学效果一直很好。
30年前,初中毕业的花学刚成了花岗村第一个文化人。花岗村离凤台县城有近30公里,距最近的彭岗小学也有约3公里路,村里近百户人家,祖祖辈辈多以捕鱼为生。由于村子离小学远,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依然难以入学,等长到让大人放心的年龄,孩子也已错过了上小学的黄金时光。于是,50年前,村里设了教学点,孩子上学这一“老大难”问题基本解决。但是,偏远的岛村留不住老师,20年间,村教学点来了10多位教师,没有一位耐住寂寞和困苦留下来的。直到1983年8月,花学刚接过教鞭,花岗教学点才每日正常开课到如今。
三十年,花岗村约百户人家,走出了近20位大学生和研究生!
三十年,花学刚用青春守护信念,也守护了村里人的骄傲……
(记者 黄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