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集镇欲打造一处小龙虾养殖基地
炎炎夏日,香喷喷的小龙虾受到众多市民的青睐。进入6月份以来,小龙虾已经大量上市,一盘三四十元的油焖大虾背后,是一个日渐红火的产业。毛集实验区夏集镇农民史国清就瞄准了这一商机,率先做起了小龙虾养殖。
塘养虾岸种瓜相得益彰
6月18日上午9时许,炽热的阳光炙烤着地面,夏集镇王相村村民史国清正在自家承包的水塘岸堤上忙碌着。岸堤上种下的玉米已经长到齐腰深了,白皮瓜、羊角酥等多种瓜果也已开花、结果,为了不让这些植物“渴着”,史国清总要在气温高时为它们浇水。
一圈圈岸堤,将整片水域切割成独立的多块水塘,水塘里,有大片的芦苇。岸堤边放置了几个箱笼,史国清将其逐一拉了上来,这些箱笼是在早上收笼后再次放在岸堤边的,因此笼里的龙虾屈指可数,最大的也只有四钱左右。“天太热了,虾都躲在芦苇底下呢!”史国清向记者介绍道。
史国清今年48岁,养虾已有多年,他所处的是一片沉陷区。早在2008年时,他前往六安一位朋友家游玩,见到有人养殖龙虾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于是也萌发了养虾的念头。回到家后,他说干就干,在村、镇的帮助下承包了20多亩沉陷区土地,请来挖掘机开挖水塘,筹资买来虾苗,花光所有积蓄办起了龙虾养殖场。
相对于鱼或是禽类来说,龙虾属于比较好养的物种。史国清和妻子程士云都很勤劳,能吃苦,加上不时前往镇里和区里组织的养殖培训班上上课,养殖场很快便红火了起来。2010年,在镇里的帮助下,史国清办理了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成立了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大增加了养殖面积。
如今,史国清的合作社面积已经有200亩左右。水塘中不仅仅是养虾,还养殖着鲫鱼、鲢鱼等多个种类的鱼,岸堤上则种植着玉米、瓜果等经济作物,此外,还养了百余只鸡及50只鸭。
养殖有讲究收入有保障
“我们水塘里有两头都安有进水管、出水管,水质好,是流动的活水,养的虾好看、个大。”程士云告诉记者,小龙虾是一种生存能力很强的物种,在非常脏的水域里也能生存,但在脏水中生长的龙虾通常长不大、少肉,也不美观,因此他们每隔两三天就会换一次水。
龙虾比较好养,因此整个200亩水塘的养殖,史国清夫妇都没有请其他人帮忙。史国清告诉记者,给小龙虾喂的是麦麸,米油和豆腐渣混合成的饲料,以及剁碎的小鱼。每天下午6点左右,夫妇俩在水塘的岸堤边安放好箱笼,然后在水面上洒上饲料。次日凌晨3点多,夫妇俩便要起床收箱笼,将箱笼里的龙虾和鱼进行分类,比较小的龙虾则重新投放到塘中。早上7时许,用三轮车装载着分好类的鱼虾,行驶十几分钟便来到了新集矿的收购点,当天的小龙虾全部被收购。鱼则被运到镇上的鱼行,不到8点也会全部卖完。
史国清每天收的龙虾有100多斤,多的时候则近300斤,此外每天卖出的鱼也有一二百斤。今年的龙虾行情比去年有了很多好转,每斤都上涨了四五元,个重4钱以下的收购价在12元左右,4钱以上的则能卖到15元左右。
沉陷区欲打造养虾基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淮南市的龙虾市场潜力非常大,基本上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只要有虾,根本不愁销路。夏集镇党委委员方良启告诉记者,龙虾养殖时只有3到8月需要管理,而且管理中比较好维护,不需要太多的技术,适合农户养殖。史国清告诉记者,仅龙虾一项,他每年的收入有10多万元,如今,不少村民都不时来到他家看看,学学技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淮南市目前从事龙虾养殖的养殖户非常少,而市场的需求却非常大,经营龙虾的商户基本上都是从散户手中收取,而散户多是在水塘或是湖里逮的。
方良启告诉记者,夏集镇目前沉陷区水面有5000多亩,适合龙虾养殖的达2000亩。在史国清的带动下,如今已有10多户农民有了养小龙虾的意向。方良启称,夏集镇将从资金和技术上大力扶持这些农户,将这些沉陷区打造成一处小龙虾养殖基地。
(记者 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