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余震、塌方前,他守护生命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余震、塌方前,他守护生命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5/22 6:36:1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一名村医,前往雅安灾区,为那里的民众提供医疗援助——余震、塌方前,他守护生命

      今年4月20日,灾难再次悄无声息地降临,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淮南一名普通的村医,在经历申请、报名、审批之后,暂别了他每天守护的村民,前往地震灾区,为那里的民众提供卫生防疫和医疗援助。肩负生命之重,奉献一己之力,传播无私大爱,村医徐艺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感动、自豪和满足。近日,记者采访了回到家乡的徐艺,听他讲述志愿服务芦山县双石镇的故事。

      “我要报名”,加入救助医疗队

     “4·20”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灾区救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身在田家庵区安成镇陆塘村的村医徐艺也时刻关注着震区的灾情。此前,徐艺在4月初刚参加完“思源天使善医行”2013年度乡村医生北京培训班的学习。

     “我应该到灾区去,灾后急救、心理疏导、防疫都需要医生。”但由于不提倡个人独自前往灾区,地震发生后,徐艺就时刻关注相关组织医生前往灾区救援的消息。此时,由民建中央发起、中央统战部主管的“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天使基金”善医行村医培训项目部在其官网上发起报名行动,要求迅速组建村医志愿者医疗队奔赴灾区救援,并通过微博招募一批灾区一线救援全科医生。

     “我要报名,我擅长外伤换药处理、儿科常见病诊疗……我接受过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具有14年基层工作经历。我还会四川话……”4月24日,作为善医行培训的优秀学员,徐艺通过微博向行动发起人介绍自己。随后,“善医行”雅安地震村医志愿者医疗队第二批名单公布,徐艺入选。

      临行前,听说徐艺要去芦山地震灾区志愿服务,淮南一些好心人还捐赠了冲锋衣、睡袋、帐篷等户外装备。

      灾后救助,村医支援正当时

      5月1日,徐艺登上开往成都的火车,与全国各地赶来的村医志愿者汇合。5月3日,徐艺和其他“善医行”村医志愿者医疗队成员在安徽江淮车队的护送下,经过两三个小时的山路跋涉终于抵达芦山县双石镇卫生院。

     “善医行”村医志愿者医疗队到达双石镇卫生院后,经过详细了解当地情况后,分成4个组,分别在镇卫生院,西川村,石凤村,围塔村,开始了各自的医疗服务工作。

      据了解,双石镇全镇有8000多人口,距离芦山县城约13公里,是地震后芦山县受灾较为严重的乡镇之一。然而该镇医疗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地震发生后,当地医护人员远不能满足需要。

      徐艺介绍,地震发生以后,病人量约是平时的数倍,用双石镇卫生院院长杨平的话说,就是“忙不过来,只看病都忙不过来,别说搞防疫,进行健康体检和疾病筛查更顾不上了。”村医志愿者的到来显得特别及时和重要。

      5月5日,徐艺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到双石镇石凤村医疗点服务。到达石凤村后,发现村里的卫生室已经成为废墟,只能临时在一个帐篷里工作。石凤村10个组2600多村民都需要来这个医疗点就诊。一天时间里,他们共为60多名村民进行健康检查、分发药品,对当地老百姓进行心理治疗。

      5月6日,双石镇卫生院接到上级卫生部门紧急布置的任务,为了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立即为灾区适龄儿童进行甲肝和麻风腮疫苗接种。由于对全镇儿童摸底、排除、登记、接种、报表等要求在两天内完成,这对于当地卫生院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困难。在徐艺和其他村医志愿者们的积极配合下,双石镇卫生院快速开展接种工作,在规定的两天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全镇800多名适龄儿童的接种任务。双石镇卫生院院长杨平激动地说,没有村医志愿者,就不可能完成繁重的接种任务。

      亲历余震,从恐慌到平静

      在淮南生活了30多年的徐艺,从来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在芦山,他第一次对地震有了切身感受。

      刚到双石镇的几天,每天辛苦劳累,徐艺躺下之后便睡了。尽管身边的人都说发生了余震,但徐艺一直没有感觉到。但之后,几次余震,让徐艺记忆犹新。

      徐艺说,一天,已经晚上7点多钟,他正坐在自己的帐篷里写总结报告。突然,大地颤动,传来一阵闷雷般的声音,徐艺不自觉的跳起,帐篷摇晃了一下后又很快恢复了平静。

      此后,徐艺明显感觉到的余震还有两三次,有了第一次的亲身经历,徐艺也渐渐习惯。只是,经历余震的事,他从未跟家里人提起。相反,在双石镇7天,徐艺每天都会有意拍些逗狗、嬉戏的照片发回家里。徐艺说,主要是让家人放心。

      7天经历,一辈子的财富

      5月1日出发,5月3日到达,5月11日又回到淮南。从5月3日至9日,一连7天的志愿服务,让徐艺感动和难忘。

      在志愿服务期间,当地不少村民和村医志愿者拉家常聊天,把他们当成自家人一样信任,倾诉地震经历。在双石镇石凤村,徐艺接诊时遇到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在接诊时,老奶奶哭了。徐艺说,老人把自己当作亲人一样倾诉。徐艺得知,老人是一个人走了好几里山路才赶到村里的医疗点。地震时,子女都不在身边,老人一个人感到很无助。

      徐艺介绍,当地一位40多岁的老乡和他聊家常时,谈到14岁的女儿有些哽咽。老乡介绍,地震时,他在屋外,而14岁的女儿还在屋里,他便冲着屋内叫着女儿的名字拼命大喊,地震啦,快跑出来,快跑出来!就在女儿跑出来的瞬间,房子倒塌了,坍塌之后的砖石就在女儿的身后滚落,女儿有惊无险,让他出了一身冷汗。

      徐艺说,在志愿服务期间,早上和晚上,通常都是吃方便面。但每次在村里志愿服务,中午总有村民请他们吃饭。虽然并不丰盛,但是那份情谊总是温暖着他和其他村医志愿者。

      在双石镇期间,村民们经常会把自家的鸡蛋、腊肉等拿给村医志愿者们吃,对帮助过他们的人非常感恩。“可以这样说,假如你给村民一份帮助,村民可能会50倍的报答。”徐艺说,这让他很感动。

      在雅安的日子很苦,很累,但是徐艺感到很自豪和满足。徐艺说,一个乡村医生,能够在灾区人民需要的时候去出一份力,那份满足和快乐是别人体会不到的。回家后,徐艺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卫生室,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在5月12日这天,徐艺在微博上写道:“今天是5·12纪念日!汶川地震救援,我没有机会加入,很遗憾!5年后的雅安地震,我去了,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力所能及,问心无愧!在余震、塌方、飞石面前,我没有退缩。我用所学的医学知识,回报社会,我学会了传播爱!7天的经历和感受,是我一辈子的财富!雅安,相信一定会像汶川一样雄起!”

      图一、徐艺(后排持旗者)在地震灾区和志愿者们在一起。
      图二、徐艺在为一位灾区老乡做体检。
      图三、稀饭和白菜豆腐汤,是徐艺和志愿者们的午餐。
      图四、徐艺每天都会拍摄一些轻松的照片通过手机发给家人,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放心。

(记者 张明星 顾成家 通讯员 陈彬)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