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他让人敬佩,他让人赞叹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他让人敬佩,他让人赞叹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5/16 6:42:2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退休老人著书推动纺织业技术发展

      著书约100万字、编译发表论文400多篇,如果告诉你,这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近10年来所做出的成绩,你信吗?5月13日,记者找到了这位传奇老人秦贞俊。老人告诉记者:他1936年8月出生,1960年参加工作,1996年从原淮南纺织厂退休。退休后,他自费订阅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及香港特区的英文纺织杂志。他说:最害怕不知道世界棉纺织技术的发展近况,怕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退休后,他的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张,平时除了外出讲学及指导其他纺织厂改进技术外,其余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学习上。

      退休后的这些年,秦老阅读了大量关于纺织发展的学术资料,并根据这些外文资料,翻译和发表了400多篇有关纺织技术的论文文章,对国内外纺织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深刻的研究和探讨,其中不少论文还被台湾、香港等地的专业杂志广泛转载。

      从2007年起,秦老以年均出一本书的速度,编译写作了《现代棉纺织技术的发展》、《喷气织机的发展及应用》、《世界棉纺织前沿新技术》、《现代棉纺织生产的产品质量的监控与管理》、《2007年慕尼黑ITMA专题报告论文集》等书籍,共约百万余字。5月13日,记者网上搜索秦老编著的这些书籍时,不仅发现这些书籍中的大量信息已经被广泛转载或引用,而且一些开设纺织专业的高校还把其中的一些书籍设为学生必读书目。

      退休后受邀企业解难题

      由于成绩突出,秦老先后被聘为中国纺织协会企业技术进步咨询组的专家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棉纺织业委员会委员。他受邀到新疆、天津、河北、四川、重庆、山东、湖北、湖南、吉林、江苏等20多个省市,去帮助当地的纺织厂改进生产技术、解决发展难题。  

      采访中,秦老告诉记者:他帮助过的企业,其多数负责人并不认识他本人,他们都是通过网上搜索或他人推荐得知自己的。这些人一旦找到他,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向他一描述,秦贞俊就坐不住了。老人说:“人家既然信任我,找到了我,需要我的帮忙,我就一定得去。”由于长年接触噪音机器,目前秦老的双耳几近失聪,不带助听器,别人大声说话,他都无法听清。

       做年轻人的好榜样

       “一位年近八十的老人,坚持读书学习写就百万字的书籍,他这种精神绝对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认识秦老的人都和记者这般说。

      记者在秦老的家中看到,这里藏书十分丰富,不少书籍由于全是英文原著,且富含大量专业术语及公式,记者阅读起来十分吃力。秦老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在一所教会小学读书,那时候日常教学用语全是英语,因此给他打下了很好的英文功底。再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东纺织工学院即现在的东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原纺织部研究院工作,再后来,秦贞俊又经历了去吉林建棉纺织厂等工作后,才辗转到原淮南棉纺厂任职。来到淮南工作后,秦贞俊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英语,特别是在退休之后,潜心研究起了国际纺织业的前沿技术。

      秦老告诉记者,他的日常生活非常简单,除了听听音乐之外,余下的时间几乎全都在读书,写作。现在,秦老通过不断学习,已经能够熟练操作电脑。秦老说:深学英语、上网、写作、出书这一切事情都是他60岁以后、有的甚至是70岁以后才做的事情。人只要沉下心来,干一行专一行,最终都能干出不俗的成绩。

       图为退休后,秦贞俊与老伴的最大爱好就是读书、写作。

(记者 苏国义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