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绿色淮南:奏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华彩乐章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绿色淮南:奏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华彩乐章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4/23 6:57:2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春回大地,春意盎然。4月16日,伴随着和煦的春风,一条喜讯从首都北京传来,全国绿化委员会正式批准我市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绿色淮南:奏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华彩乐章

      千里淮河奔流不息,缔造了淮南2585平方公里的绿色家园,哺育了全市243万淮河儿女。

      淮南是一座因煤兴起,缘矿而建的资源型城市。在向共和国源源不断奉献乌金的同时,大量的矸石山、沉陷区,粉煤灰严重破坏了淮南的生态环境。

      资源型城市要走出矿竭城衰、生态恶化的魔咒,绿色是必然的选择。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提升国土绿化水平,提高能源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243万淮南人民对建设绿色家园的共同期盼,更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破题突围之道。

      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代表着一个城市绿化成就的最高荣誉,更是一个城市生态环境优良的重要标志。2009年底,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巩固我市“国家园林城市”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向“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更高目标迈进,这是民心所向、发展所需、形势所迫。

      三年多来,我市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契机,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持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造林绿化活动,形成了全民植绿护绿、铺天盖地造林的大好局面。

      根据我市的地形地貌特点,市政府高起点、高质量编制了《淮南市现代林业发展规划》、《淮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把城市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基本建成了上窑山、舜耕山、八公山“三山鼎立”的绿色屏障体系;淮河、瓦埠湖、高塘湖“三水环绕”的绿色河湖体系;东部城区、西部城区、山南新区“三城互动”的绿色景观体系;新矿、老矿、废弃矿“三矿并举”的绿色矿区体系;乡镇、村庄、农田“三农共建”的绿色乡村体系;铁路、高速公路、城乡道路“三路协调”的绿色长廊体系。

      绿色是一个城市品位的重要指标。在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市领导率先垂范,市民踊跃造绿,全市参加义务植树达4100万人次,共植树6000多万株,尽责率达95%。

      青山作证, 一批离退休的新四军老战士,向荒山宣战,栉风沐雨,历经近十个春秋,各界捐款2600多万元建成了新四军纪念林景区,成为我省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与此同时全市自发兴建的人大代表林、政协林、公仆林、共青林、巾帼林、学子林、记者林如雨后春笋,面积达4.2万亩。一座座寸草不生的石质山披上了绿装,昔日的荒山成了生态山,风景山,旅游山。
绿海为凭,在茨淮新河畔,号称十八勇士的转业退伍军人,主动放弃政府安置,垦荒造林,创建“八一林牧场”,营造万亩人工林。昔日的荒原成了绿色的海洋、天然的氧吧。

      林满青山,绿染淮南,见缝插绿,破墙透绿,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特色绿化,全市涌现了一大批绿化先进典型。走进市委、市政府机关大院,仿佛置身南国的植物园;跨进淮南矿业集团总部、安徽理工大学,绿树掩红墙;进入洞山宾馆,山水居小区,芳草花似锦,全市“绿化模范单位”多达125个。

      古树名木在淮南被视为珍宝,我市制定了《淮南市古树名木管理保护办法》,对全市164株古树名木进行拍照、建档、挂牌保护。凤台一中银杏自三国绵延至今,老枝盘曲,历尽千年,枯木逢春。老树倍感春风暖,为树让路传佳话。淮南城区在修路中200棵老榆树挡住了道路,不仅未遭砍伐,通过重新规划,硬是在道路中央留出了长500米,宽8米的大型绿岛加以保护,如今,绿岛不仅是一条迷人的绿色风景线,也成为全市人民植绿、爱绿的历史见证。

      淮南点多面广,城矿乡交错。在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中,我市实行以城带乡、以矿促城、城乡联动、城矿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建成区绿化乔、灌、花、草科学搭配,以道路为骨架,路修到哪里,绿化就到哪里。点、线、面紧密结合,宛如条条彩带串起颗颗绿色明珠,市内主干道两侧,高大乔木苍干成排如林,虬枝浓荫如廊,新规划道路两侧建50米以上绿化带,实现了道路林荫化;全市已建成纵横交错的绿色通道800公里,绿化河渠575公里。围绕绿色小康村创建,开展四旁植树。目前已建成5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7个省级生态示范村、110个绿色小康村,全市农田实现林网化。千亩石榴、万亩桃花,成片葡桃杏李遍及城乡。全市新建或升级改造公园10个,街头游园43个,建成八公山、上窑山、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3个,焦岗湖、十涧湖国家湿地公园2个。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4.95%,绿地率为36.8%,人均绿地为11.86平方米。

      绿染矿区,扮靓淮南。长期以来,我市对矿区的绿化和生态恢复作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破题突围之路。如今的矿区变成了绿荫冉冉,芳草铺地,百花竞艳的人间天堂。十八个矿区成了十八个大花园,就连废弃的矸石山也披上了绿装,变身花果山,成了难得一见的矿山一景。

      昔日沉陷区,今朝绿意浓,“大通湿地”、“潘集后湖”、“绿馨园生态示范区”林果繁茂,花红树绿,接天荷叶,成了风景怡人的休闲胜地,投百亿巨资修复的占地面积22.2平方公里泉大资源枯竭矿区大做绿色文章,成了淮南的“绿肺”,市民的“绿城”。

      千里煤都青山秀,五彩淮南碧水环。今日的淮南城林相染,处处披上绿装。绿化、美化、香化有机结合,城在绿中,路在树中,人在画中,天蓝、地绿、水清、景美,游园随处可见,一派田园风光,徜徉其中,赏心悦目,晨练健身休憩的人越来越多,环境美了,成了鸟的乐园。高楼、绿树、游人、花香鸟语构成能源城新的和谐家园。

(记者 苏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