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季度外贸快速发展走笔
日前,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我市一季度外贸进出口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全市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8793.6万美元,同比增长113.6%,增幅居全省第四,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00.2、40.8个百分点。全市出口总额累计完成7905.0万美元,同比增长370.7%,增幅居全省第一,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52.3、272.6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市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不妨回看一下淮南外贸发展的历史节点:1992年实现“0”突破;2008年突破1亿美元,完成1.36亿美元;2011年突破2亿美元,完成2.39亿美元;2012年突破3亿美元,完成3.5亿美元!从“0”到1亿美元,淮南用了16年;而从1亿美元到2亿美元,淮南只用了3年;从2亿美元到3亿美元,淮南只用了1年。如今,淮南外贸已经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劲动力!
外贸进出口的快速稳定增长,得益于我市对外贸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2012年,市商务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积极发挥政策集群优势,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专门推出促进外贸发展的20条具体措施,首次在全市开展外贸大宣讲活动,做好出口退税和金融服务、改善贸易环境、优化贸易结构等方面工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减小企业压力,促进全市对外贸易增长。我市还着力改善服务环境,通过一年半的努力争取,淮南建市60年历史上首次设立了海关工作组和检验检疫办事处,日芯光伏公司等5家企业荣获海关A类企业资格,极大地方便了企业通关、通检,进一步提高了招商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
外贸龙头企业“茁壮成长”,中小外贸企业“遍地开花”。为壮大外贸发展主体,市商务部门不断加大重大外向型大项目跟进服务力度,宝鑫新材料项目、平电三期、日芯光伏二期、中安煤化公司精细化工项目、镍锌电池等相继引进建设,为全市外贸发展增强了后劲。依托市外贸孵化中心和贸促会,市商务部门不断加大外贸出口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申办自营进出口权,促进骨干企业扩大出口。截至目前,我市取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238家,全市进出口企业发生实绩的有55家。年进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全市共有12家,2012年累计完成30004.4万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86.0%。
针对一些企业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情况,市商务部门努力寻找新的外贸增长点,助推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积极鼓励企业拓展自营出口,使企业的出口供货值向出口实绩转变,继而提高我市的外贸出口额。利用现有资源,我市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亚欧博览会等各种国内展会和南非、巴西、迪拜、马来西亚等各种境外展会,帮助企业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占有份额。企业自身利用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尽量减小因为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而造成的损失。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对外贸易国家和地区达到137个,50%以上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市场。在大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外贸调结构转方式上,我市大力加强出口基地建设,近期出台了加快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建设的工作意见,以富登服饰、同创服装、日力九源等服装企业为依托,着力打造纺织服装出口基地;以凯盛重工、长壁机械、德普胶带等煤机装备制造企业为依托,着力打造煤机装备出口基地;以山河药辅、东盛制药、绿十字、东芝堂等医药企业为依托,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出口基地;以白蓝集团、润莹农业、立丰产业园等农产品企业为依托,着力打造农产品出口基地;以日芯光伏、顺辉锚固、光华光神等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以淮化集团、中安联合、宝鑫新材料等为依托,着力打造精细化工产品出口基地。通过出口基地建设,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向基地集聚,促进我市优势产业集群和特色经济发展,积极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提高了我市出口产品的档次和品牌核心竞争力。
(记者 武春晖 通讯员 吴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