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后湖绿意盎然显生机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后湖绿意盎然显生机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4/23 6:47:2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昔日一片沼泽 今朝风景如画
后湖绿意盎然显生机

      阳春三月,鸟语花香,初具规模的潘集区泥河镇后湖生态园绿柳掩波,草莓果香,桃李争艳,假山、凉亭、小桥、荷塘相映成趣。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八方游客在这里尽情享受田园乐趣,感受春的气息,前来休闲游玩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清明节一大早,家住袁庄城区的市民宋道勇,一家就来到后湖生态园休闲度假。老宋告诉笔者:“放假了,带着孩子们过来踏青,我们一家老小节日出来溜溜,这边环境优美,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在草莓种植区,带着孩子在大棚里摘草莓的王瑞玲女士告诉笔者:“今天阳光很好,我们带孩子出来,来到这草莓基地,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得到一次锻炼,不仅品尝到劳动果实也品尝到了快乐,这一点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我们来到大自然觉得很开心,过一段时间,还要带孩子来这里游玩,采摘油桃、酥瓜。”

      美丽的风景,采摘的乐趣满足了游客,也让草莓种植户得到了实惠,草莓种植户宗学林介绍:“清明节假期这段时间以来,游客非常多,一天要接待上千名游客,(草莓)采摘量也非常大,一天能采摘1000至2000斤的样子,每斤价格在八块到十块,好一点的‘红颜’品种一般是在十五块钱一斤。”

      近年来,潘集区泥河镇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后湖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从2008年10月份启动对后湖4000亩塌陷地的治理工作。当时,仅争取两个国家级沉陷区土地复垦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在治理过程中,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明确指出:“这是探索沉陷区治理的好途径,要求我们进一步扩大治理规模,提升治理档次”。为此,该区于2009年4月,请省建工学院帮助泥河镇近1万亩相对稳沉的采煤沉陷地进行了总体规划。治理定位就是使沉陷区植被得到恢复,土地得到再次利用,本着把采煤沉陷区建成为集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垂钓、特色种植和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最终实现塌陷地不荒废,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减收的目标。主要采取政府引导,规划先行,项目支撑,综合开发;能人领衔,合作经营;土地入股,收益共享;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等做法,积极探索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农民发展规模经营,有效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几年来,区、镇、村和区直部门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出资出力,截至目前,后湖生态园已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对1380亩核心区进行开发治理,修建了入园景观大道3000米和环湖大道路基3600米;疏浚开挖斗门支渠6600米,延伸修建主排水渠3100米,修建防渗渠1500米。并完成了园区高低压电力设施改造工程及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园区累计实施各类项目37个,未治理前一片荒芜或半荒芜的耕地已全部变成可利用的土地,深水区变成了精养鱼塘。种植的酥瓜、草莓、大棚蔬菜亩均产值都在8000—12000元左右。现在后湖生态园已建成一处生态农庄和农业试验区、花卉苗木、设施园艺、水生蔬菜、水产养殖、休闲娱乐等“一庄八区”功能,表现出良好的后发优势。如今部分群众在园区的打工收益,每人日均在60元-100元不等。目前常年在园区打工的有百余人。目前园区四季有花,已满足了游人观赏需求。园区结合地形和水系改造,形成了自然湖岛、沼泽湿地、沙滩、林地等原生态自然风光,生态农庄体现了浓郁的乡村风格,零星点缀异域风情,让游客既体验到农家乐的情趣,又观赏到自然风光。在瓜果成熟的季节,几十个品种,几十亩果园,邀三两好友,或与家人、同事相聚在果园内,分享采摘的乐趣。

      生态园农家乐餐厅已建成,修建了垂钓平台,又购进了2只橡皮艇,利用广阔的水域,开设水上娱乐活动,提高游览的情趣。据泥河镇负责人介绍:“今后,镇里将继续加大投入,在后湖生态园内开发更多的旅游功能,加强园区的日常管理,让市民不仅能体验到农家采摘的乐趣,更能体验到美好的自然风光。”

(通讯员 潘士清)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