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村民家门口逛公园,心里那个美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村民家门口逛公园,心里那个美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4/23 6:34:0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闲暇时间逛逛公园、放松一下身心,在很多人的意识中,这一直是城里人的“专利”。如今,在凤台县钱庙乡钱庙村,农民们在家门口也可以逛公园了。

      宽敞平整的水泥路,绿树环绕的红色凉亭,碧绿草坪中耸立的孔子像,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广场上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4月18日上午,记者进入钱庙村,立即被眼前的这一幕吸引。正在公园里陪着孙女玩耍的村民钱新齐说:“这些年,我们村家家户户收入都增加了不少,吃住穿很多方面也不比城里差,就是缺一个健身场所。有了公园,很多人就会出来逛逛,像城里人一样,搞搞健身运动。”

      据介绍,“淝水湾”农民公园座落在凤台县钱庙乡钱庙村刘中圩湾,总面积700余亩(其中林地310亩、水面230亩)。农民公园全部建成时,将具备游客停车、餐饮、娱乐、休闲、观光、商贸服务于一体的服务功能。

     “‘淝水湾’农民公园是钱庙村建设‘美好乡村’的一个大项目。采取股份制经营,由钱庙村投入资金、村民以耕(林)地和水面经营权入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整个工程计划10年完工,于2007年开始筹划,2008年正式动工,工程共分三期:一期建餐饮、休闲及垂钓设施,现已完工;二期建农事体验(采摘)区及别墅;三期建休闲健身场所,如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馆等。”钱庙村党委委员刘明说。

      行走在风景如画的农民公园长廊上,记者发现眼前池塘的水面上撒满了青草,顿觉好奇。刘明说:“养了鱼,我们从来不往池塘里撒饲料,一直用青草喂它们,客人在我们的农家乐里就餐都说鱼肉又嫩又香,也有人来这里垂钓,之后把鱼带回家给孩子煮汤喝。”

      “马上我们就要建农事体验(采摘)区,栽种梨、葡萄、柿子等果树,还要修建蔬菜大棚。农民公园建成后,通过“公司+农庄+农户”的产业联结模式,把旅游与农业结合起来,推动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现代农业转变。”刘明向记者介绍道。

      采访中记者还得知,凤台县钱庙乡钱庙村辖10个自然庄,856户,农业人口3436人。总土地面积5346亩,其中,耕地4109亩,前些年的钱庙村,欠账近三十万元,由于村级经济太薄弱,连日常工作开支都无法维持。近些年,钱庙村走出了一条发展集体经济、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子,成了“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而且,他们现在又有了新努力方向——创建皖北“华西村”。钱庙村委会近些年一直走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先后创办了机械配件加工厂、民益新型墙体材料厂、实在商场、加油站等一批集体或集体控股企业,解决了500多个就业岗位。所有企业由村集体经营,目前各企业运营良好。2011年,村企业生产总值就已突破4200万元,实现利税460余万元,村民从企业中分得红利总额160余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9460元,社区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集体可利用资金300余万元。

      图一、绿树环绕的农民公园一角。
      图二、农民公园里的孔子像。

(记者 张昌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