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甘吃“眼前亏”:6亿元投资项目不要了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甘吃“眼前亏”:6亿元投资项目不要了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4/16 6:58:3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月15日,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得到证实:位于淮南市潘集区的平圩省级经济开发区,对投资规模达2亿元的电镀企业亮起“红牌”,一道“环保门槛”将企业拒之门外。在一年的时间里,被拒之门外的已达4个投资项目计6亿多资金,此举意味着潘集区每年减少地方税收6000多万元。许多人颇感诧异,“到嘴的肥肉”居然不吃?

      带着疑问,记者奔赴平圩省级经济开发区,感受到的是潘集区在“舍与得”之间的毅然抉择,从“招商引资”到“择商选资”,开发区“绿色招商”不让GDP的增长承载污染负担,使经济发展朝可持续方向迈进。

      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随着平圩省级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不断完善,借助独特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大量客商蜂拥而至,项目投资带动了劳动力就业,拉动了地方GDP增长。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前来投资兴业都会受到欢迎,在承接产业的过程中,潘集区秉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建设理念,设置了“零排放、新产业”的门槛: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高污染、高能耗、落后产业一概“拒之门外”。

      2012年,浙江一家企业投资5000万元化工项目,另一家企业投资近3亿元纺织印染项目,皆因环保评审未达标而被经济开发区亮起“红牌”。

      2013年1月,省内一家水泥生产企业前来开发区洽谈投资规模过亿的项目;4月,浙江一家电镀企业前来商讨投资规模近2亿元的项目,也都因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工艺达不到环保要求,被“一票否决”。

     拒绝6亿多元的投资,舍弃6000万元年收益,实力是潘集人不可或缺的底气!底气来自于科学发展的理念:从源头舍弃破坏环境、造成污染的因素,方能摆脱“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窘境。底气更来自于民心:拒绝污染企业,营造良好环境,百姓得到的将是干净的水、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物。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环保优先的理念,已融入潘集区地方经济发展全过程。

      “虽然有些项目能在短期内创造较为可观的经济利益,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恢复环境的成本甚至是10亿、20亿……”平圩省级经济开发区负责人尹春坦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不是科学的发展观,从长远看最终得到的是零效益甚至负效益,拒绝6亿元项目投资,收获的却是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百姓的长远利益。

(记者 柏 松 苏 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