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深化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纪实
日前,记者来到大通区洛河镇淮建村蔬菜基地采访,随处可见菜农们采摘西红柿的忙碌身影。“今年西红柿价格很不错,客商们到村头收购也给到一斤3元左右的好价钱,有了协会党支部做坚强后盾,我们致富路一定越走越宽。”看着满棚压弯枝头的西红柿,尝到种植甜头的淮建村村民喜在心头。
淮建村有着“淮南市早春西红柿第一村”的美誉。2012年,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淮建村党总支创新“支部+协会”的党建新模式,成立了蔬菜协会党支部。党支部采取“支部+协会+农户”生产模式,通过党支部引领协会,协会带动农户,走出了一条带动群众致富的阳光大道。
淮建村“支部+协会”的党建新模式,是近年来大通区深化“三级联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坚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载体、新途径,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创新设置创优活动,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工作基础
大通区委打破以地域单元设置党支部的做法,及时在具备条件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构建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党支部为骨干、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组织构架。截至目前,新建村级党总支6个,农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及特色党支部10个,切实增强了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带民致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2010年以来,全区推选党员议事会成员626人,四议两公开决策事项217项,在巩固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党员和村民代表在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方面的作用。同时,该区结合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和美好乡村建设,在选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中开展“积极争当五大员,建设美好新乡村”和“志愿春风行”活动。成立了选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农村政策宣讲、法规咨询服务、农业技术培训、精神文明创建等4支“志愿服务小分队”,积极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服务。去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受益群众2600人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建强组织优化队伍,打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做好群众工作、引领科学发展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但在2011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我们发现,农村基层干部出现了‘断层’现象,缺乏新鲜‘血液’,为此,区委出台了《大通区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和管理办法》。”
区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该《办法》坚持备用结合,通过公开竞聘、换届选举、合理调整等途径加大后备干部的使用。目前,全区培养后备干部625名,去年以来有16位后备干部通过相关程序进入“两委”班子和村级经济组织任职。同时,择优把符合条件的村民纳入后备干部队伍,通过协助村“两委”班子成员工作、到乡镇部门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提升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村级组织活力。
该区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制定了党员发展五年规划,注重在农村种养殖能手、带头致富大户、优秀退伍军人以及女同志中发展党员,落实发展党员全程联名推荐、票决、公示、责任追究等有关工作制度,积极稳妥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2010年来,全区发展农村党员171名,其中35周岁以下占91.2%,高中中专学历以上达60.5%,发展的农村党员中,各类致富能手比例达到83.5%,党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创新选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管理考核,推行“工作实绩记录法”,采取“项目实施、定向督查、通报结果、跟踪记录”的方式,按照“好”、“中”、“差”量化评分。评分结果列入年度考核分值,每年有三项工作列入“差评”等次的,将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促进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打造载体搭建舞台,党员在服务中彰显先锋本色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服务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上下功夫,切实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大通区委在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中达成的共识。
基于这一共识,大通区委积极谋划了打造党建“闪光点”,争创星级“示范点”活动。各党(工)委及基层党组织根据自身实际,注重挖掘特色亮点工作,在“双培双带”、党员承诺践诺、四议两公开、党员教育管理、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等方面,深入挖掘1-2项亮点、特色工作进行重点培育,在此基础上开展争创“星级项目”活动。目前全区确立“闪光点”62项,培育“星级”项目20个,进一步提升了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服务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实行“盘点销号”,争创五星党员。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该区大力推行基层党组织难题排解“查销号”制度,通过建立整改销号台账,实行盘点销号,对梳理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严格落实整改承诺制和整改公示制,实现“应改尽改”。同时,通过整合承诺践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工作,进一步细化完善“五星级”党组织和党员标准,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开展争创活动。三年来,全区2362余名党员承诺事项12250件,已全部得到落实。培养“双培双带”示范户377户,带动2300余户群众共同发展。,653名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履责,为群众代理办理事项3900余件,办结率100%。
(记者 李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