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社会安防应急中心
在淮南,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间,横跨淮河两岸百余里的能源城,多达40余辆的“迷彩车”巡逻在各个治安要害部位,全天候地应急突发事件。每见到这种车辆,市民们总觉得有一种安全感。
这就是老百姓都称之为能源城里的民间“镖局”的淮南市社会安防应急中心数年如一日坚持的工作内容之一。多年来,该中心“应急”得力,成为能源城又一道安防屏障,广受群众称道,受到国务院应急办及省、市领导的高度好评。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中的各种利益交织,社会治安形势严峻。针对这一现状,在淮南土生土长的王军,萌生了组建社会安防应急组织的想法。经过一番筹备、上报审批,于2005年4月,在全省率先挂起了“淮南市社会安防应急中心”的牌子。目前,以退伍军人为主体的应急人员已超过600人。经过特殊训练,所有应急人员练就了一身硬功夫。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社会安防应急中心组建以来就推行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有效地整合了相关群防群治力量和社会公共资源,成为对社会上的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的联动报警处置和服务的专业机构。同时,“中心”在六区一县均设了分“中心”。该“中心”装备了网络化巡防应急迷彩车等专用车辆80余辆,成立了25个防控中队,担负全市公安道路警用设施、金融机构、煤矿炸药库、医院、学校、车站码头、水上运输等要害部门及沿街商场商铺的治安防控任务,仅联网报警点就有两万多处,不论昼夜寒暑,全方位、全天候地活跃在百里城区,实行技防和人防结合的安防服务。
为打造新型社会安防应急队伍。他们建立起了一套科学有效、组织有力的管理机制。实施明察暗访制度,不定期的对机关和基层中队工作作风和文明办事等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剖析,督促整改,同时加大安防应急中心每个队员的教育培训力度。结合部门制定应急队员培训工作方案。所在岗位全部应急队员开展了以体能、警务技能、安防规范化、信息化、内务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心理健康等为培训内容的大练兵活动。他们还突出创新,创先争优活动向全市安防协作单位延伸。同时开辟应急队员工伤优先救治、优先保障、优惠费用的“三优”绿色通道,设立安防救助金,加大安防队员救助力度。丰富载体,促进长远发展,是该中心的一大特色。他们把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其中,彰显安防文明工作。强化信息化建设,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规范信息采录工作流程,确保信息的完整、准确、鲜活,形成了全安防应急队伍采集、全安防应急队伍录入、全安防应急队伍共享的信息化工作模式。
在深化平安建设,全力打造平安、和谐淮南中,该中心创新工作方法,有效防控住违法犯罪滋生源,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不断提升。一是勤防控。坚持“以动制动,以快制胜”的巡逻策略,对发案多的地段、时段,采取定点、定位、定时、定责与流动性相结合巡逻方式,构筑立体性强、灵活多变、覆盖面广的巡逻体系,提升社会面上治安防控能力。二是勤通报。坚持每周将辖区发案类型、发案时段、发案部位以及作案手段及时通过网格化路段队员向联网报警群众公布,不断增强群众自身防范意识和防范水平。三是勤分析。根据警情通报,定期组织召开警情分析会,及时听取各警种对当前社会稳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发案特点及突出治安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防范措施。四是勤打击。今年来,淮南市安防应急中心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打击了一批违法犯罪嫌疑人,收到了良好效果。今年来,共出警了6754起,避免案件867起,救灾、救助436起。
去年,该“中心”又将安防应急的触角延伸到省城合肥,组建了安徽省徽安安全防范管理中心,担负安徽省高速公路集团公司、安徽省高速公路路警及省电力公司的安全防卫任务。今年,他们为了在净化、美化城市上出点力,参与城市管理,又成立了城管志愿者分会。
(记者 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