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三个优先”惠及“毛集民生”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三个优先”惠及“毛集民生”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4/7 6:53:2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一次住进这样漂亮的社区,上街购物,上学就医,都很方便。过去,能在岸上拥有一套住房可是咱渔民几代人的梦想啊!”2011年底就搬进渔民廉租住房的王国良老人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初春时节,菜花飘香。记者走进毛集实验区焦岗湖渔民廉租房小区采访,却见这里楼房挺立,道路平坦,水电以及健身设施一应俱全。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走人本发展之路,这是毛集实验区工委管委写进2013年工作要点中分量顶足的一笔。

      毛集实验区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需求入手,用足“三个优先”,绘就“毛集民生”。“三个优先”,就是项目实施优先安排,凡是民生工程项目实施优先于政府其他设施建设安排;配套资金优先保障,凡是配套资金,均在年初预算中优先安排,不留缺口,畅通民生工程资金的“绿色通道”;惠民政策优先兑现,凡是补助类资金通过“一卡通”社会化发放方式,及时足额发放到人,对政策明确下拨而上级资金暂未到位的项目,区财政部门统筹调度,提前垫付资金,及时兑现惠民政策。

      “还是党的惠民政策好!以前走这条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让人吃足了苦头。现在出门就是水泥路,和城里的生活几乎没有两样。”今年81岁的夏集镇陈集村村民陈巨和走在自家门前新修的水泥路上,神清气爽,喜不自禁。近几年,毛集实验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民生工程主要为村民修建道路,2012年涉及3个镇10个村,修路总投资就达360多万元。

      “我是重度残疾人,生活难以自理,但是有政府给我撑腰,每年除了有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每月还能够领到750元保障金。”毛集镇毛集社区残疾人刘洋满含热泪地告诉记者。区残联为其配发轮椅,重大节日区领导还到家慰问并为其解决家庭实际困难。2012年,毛集实验区救助像刘洋这样的重度残疾人592人,发放救助金39万元。

      “感谢为老服务中心为俺们每位入住的老人定期体检,预防疾病,还为俺们建立了健康档案和亲属档案。”这是毛集镇为老服务中心的田士保老人的肺腑之言。为了丰富老人们的娱乐生活,该中心还成立了秧歌队、合唱队、棋牌组等多个活动团体,让老人切实感觉到家一样的温暖和关爱。

      一桩一件民生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近年来,毛集实验区民生工程在“三个优先”机制的保障之下,实施项目逐渐涵盖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民生工程“抓什么”,群众最有发言权。该区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民生工程的着力点,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福祉,让群众从细微之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党员干部情系民生、改善民生的热忱。毛集实验区民生办主任、财政局局长贾时洋告诉记者,仅2012年民生工程,全区投入资金1650万元。

      民生为重,百姓至上。在毛集实验区,自民生工程实施以来,群众高兴地称赞现在“种粮有补助、农业有保险、看病可报销,上学不交学杂费,生活还有最低保障”,确是今非昔比。该区民生工程建设始终围绕百姓需求,范围越来越广,投入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实。全区民生工程财政投入从2007年的159万元到2012年的1650万元,是2007年的10倍,年均增幅162%。勤政为民的实验区工委管委正在毛集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倾情描绘更加绚丽的时代画卷。

(通讯员 徐瑞成 记者 刘银昌)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