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磨难面前,双眼残疾几近失明的白露用执着的歌唱梦想改写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小巷歌声绽放坚强自信
几乎每天傍晚时分,在位于东城市场西侧的一个居民区内,总会传出悠扬的歌声。歌者宽厚的女中音让附近居民如痴如醉。在歌声中,人们憧憬着美好生活,寻找心中的宁静。唱歌的人有一个如她的歌声一样富有意境的名字——白露,一位双眼残疾又执着于歌唱的人。
白露的家住在老城区,那里没有高楼大厦,一座座平房交织出一条条幽深的小巷。3月31日,记者在市残联工作人员夏多曼的指引下,探访了白露。白露今年55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她带着的厚厚的镜片。她告诉记者,眼镜度数为1800度。尽管如此,她戴上眼镜也看不清楚,感觉就像平常人的眼前遮上了厚厚的纱帐,2002年,她被市残联认定为二级盲残。
说起唱歌 颇有几分神秘色彩
白露从小生长在一个艺术之家,父母均在原淮南市评剧团工作,母亲是演员,父亲则在乐队。可以说,虽然幼时对音乐并没有特殊的爱好,但耳濡目染让她自然而然的学到了不少音乐知识。父亲、母亲在闲暇的时候教她拉二胡,唱歌。
若不是眼睛的疾病,或许有一天她能站在舞台上。白露刚出世的时候,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时常把尚在襁褓里的她放在舞台的一边,舞台上强烈的灯光让白露的眼睛受到了巨大的伤害。随着年龄的增长,虽频繁治疗,但她的视力每况愈下,小学的时候带上眼镜视力尚可维持,高中毕业,她的视力就极度糟糕了,带着厚厚的“瓶底”,仍然看不清楚。光线较暗时就根本看不见物体了。
1978年,白露走上工作岗位,身上的文艺基础让她经常参加单位举办的文艺演出。白露说,那时候,谈不上热爱,就是唱唱歌而已。时间一晃三十年,已经退休的白露除了年龄的增长外,还有就是视力变得更坏了,几近失明。2008年夏天,白露生了一场大病。白露说,那段时间,她几乎天天能梦见关牧村和德德玛,脑中总是她们的歌声。她认为这是天意,因此病好之后,她决心练唱歌。
女中音唱出自信的歌
白露是一个乐观的人,虽然生活给了她很多的磨难,但她并没有太多的灰心丧气。她要用歌声带给自己也带给他人一些快乐。刚开始的时候,白露在自己80岁的母亲指导下,每天都到龙湖公园练声,冬天的时候把脸都冻烂了。练声很苦,但白露经过苦练终于掌握了一些技巧,她唱出的歌真声假声能够变换自如了。每天在家里,在别人上班的时候,在傍晚,她都会用她富有磁性的女中音练声,关牧村、德德玛的知名曲目她一遍遍的练习,渐渐的有了自己的韵味。她的歌声已成为附近居民的最爱。3月31日,白露的邻居郑万胜对记者说,每天白露一唱歌,左邻右舍基本都会把家门打开,让歌声听得更真切些。他原本并不认识白露,正是每天听着优美的歌声循声才结识到白露的。而邻居史花英则认为,白露可以上CCTV星光大道。
白露在2009参加了安徽省残疾人文艺汇演,获了奖。今年3月下旬,她又参加了每四年一届的安徽省残疾人文艺汇演,5月份,她还将参加首届安徽残疾人才艺大赛。白露说,许多专业人士都对她的歌声给予了肯定,这是极大的动力。她有个心愿,能成为专业歌手,而且成立一个残疾人艺术团,让大家都看到残疾人如何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她希望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心中的天地,和她一起去参加残疾人才艺大赛。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白露应记者的请求演唱了两首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和《我的母亲》,随着伴奏带,优美的女中音让记者很震撼。记者不仅感叹白露歌声的动人,更从她充满自信的表情中看到了对母亲的爱、对生活的热爱!
(记者 陆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