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市各级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着力在加快审计转型升级、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民生改善、规范权力运行等方面下功夫,有力推进了我市“两型城市”建设以及“大建设、大投入、大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效审计监督服务。
——做“深”财政审计,当好公共财政“守护神”。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以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为载体,更加注重对涉及宏观政策、政府债务、民生工程实施等重要问题的审计分析,初步形成了以市本级预算执行管理审计为基础,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为支撑,专项资金审计(调查)为亮点的财政审计大格局。2012年,通过财政审计促进相关部门、单位和县区已上缴、归还和补拨资金6.21亿元,挽回和避免损失5.28亿元,根据审计意见和建议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14项,为政府加强预算管理和人大全面审查预决算提供了重要依据。
——做“大”投资审计,看好政府投资“钱袋子”。将所有重大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全部纳入审计监督范围;对当年新开工项目及时跟进、全程监督,确保跟踪审计全覆盖,不留“盲区”和“死角”。2012年相继完成了东部污水管网工程等81项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对7项工程实施拦标价审核,两项合计核减工程价款49388.93万元。同时,对安理大新校区建设项目、十涧湖国家湿地公园等35项工程实施跟踪审计,有力保障了政府融资项目、代建项目和投资项目的有效推进。
——做“精”专项资金审计,做好和谐社会“稳压器”。树立“以民为本”的审计理念,对“三农”、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项目和资金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审计。仅2012年就开展并完成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使用效益情况等12项专项审计(调查),共审计专项资金194.35亿元,查出违规资金4.57亿元,管理不规范资金30.24亿元。在加大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问题查处的同时,更加关注资金的使用绩效,提出意见建议,催生了《淮南市采煤塌陷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淮南市教育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的出台。
——做“强”经济责任审计,念好领导干部“紧箍咒”。牢牢把握经济责任审计“责任”和“权力”两条主线,加强对重点部门、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审计监督。2012年,市审计局共对10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查处违规和管理不规范资金28915.13万元。积极开展村级经济责任审计,首次制定了村级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并对2011年度全市村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评比,有力推动了我市村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向纵深发展,使经济责任审计在市级层面真正实现审计对象从市直、县(区)到乡(镇)、村级(社区)的全方位布控、全覆盖监管。
(记者 祁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