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勇探新路促转型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勇探新路促转型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4/2 6:48:3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毛集实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纪略

       这里,曾深陷泥潭,是灾害频发的典型。这里,已凤凰涅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样本。

      “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的强劲东风,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毛集冲破了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束缚,走出了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两型社会建设为主题、以生态景区、新型城区、低碳园区为平台的绿色发展之路。”毛集实验区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

      项目:催生实力毛集

      只有把外商的资金吸引来,种到毛集的土地上,才能长出财富。这是毛集实验区借力发展的大胆尝试。

      12.23平方公里的毛集省级经济开发区成为合淮经济走廊的西部“桥头堡”,几年来,共引进外商120人,招商项目101个,落地资金68亿元,焦岗湖影视城、淮南文商城、园区工业城、焦岗湖度假村等项目加快建设,呈现出“三城鼎立、一村独秀、星罗棋布、竞相发展”的项目建设新格局。从毛集2012年的数据看,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达到20.3亿元。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78元,比全市平均高出478元。

      创新:催生活力毛集    

      创办科学发展观讲习所,这是毛集实验区思路创新的成果。仅2012年,讲习所培训34期3105人次,真正成为“解放思想的阵地”和“人才培养的平台”。

      这几年,在缺钱少地、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毛集用创新理念引领实验区发展。用BT等方式,完成了贯穿“三区”的12公里道路建设;用宅基地换住房,推进了城中村改造;用商品房配建,加快了廉租房建设;用政府投资折股,建设了自来水厂;用土地增减挂钩,取得了大批增量土地;用“四制联动”机制,在大建设中杜绝了违章建筑。实践证明,善做结合文章,敢于无中生有,这是毛集发展的动力源泉。    

      稳定:催生和谐毛集

      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毛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了社会稳定,赢得了“南有祁门,北有毛集”盛誉。去年,该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信访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影响深远。

      该区把信访维稳作为第一责任,寓管理于服务,把网格化管理的触角横向拉长到边,纵向延伸到底,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格、难事不出网、大事不出区”。2012年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16件,妥善排除了“采煤沉陷、退网还湖、退堤还湖、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方面的信访隐患,努力打造生产安全、人心安定、社会安稳的和谐之区。

      品牌:催生魅力毛集

      2012年6月,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毛集案例”脱颖而出,受到200多名联合国官员与国际专家的充分认可。

      近年来,为做大做优“后发地区可持续发展案例”,毛集实验区工委管委攻坚克难,全面谱写跨越发展新篇章。“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国家4A级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绿色名县区、中国最佳人居范例奖”等国字号品牌,成为毛集亮丽名片。如今的毛集,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人气、财气、士气加速集聚,宜居、宜游、宜业愈发凸显,一个魅力四射的滨湖现代新区呼之欲出。

(通讯员 徐瑞成 记者 刘银昌)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