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淮南的城区街巷、乡镇阡陌,我们欣喜看到,这座城市正一天比一天变得美丽、洁净,以更加动人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卫生创建,是爱国卫生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塑造对外形象、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自2008年启动卫生创建工作以来,我市结合新农村建设、美好淮南建设,不断完善各项爱卫工作制度,坚持以健康教育为基础,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广泛动员城乡居民积极参与,持续加大卫生创建工作力度。
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长期以来,我市把卫生创建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和树立政府形象的“民心工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和宣传栏等平台,坚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
在社区,我市以活动室、宣传栏为阵地,免费向居民发放健康教育读本,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在医院,我市把医疗工作与健康教育工作有机结合,形成院、科、病室三级健康教育咨询网络,并对从业人员定期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和职业卫生教育;在学校,我市通过开设健康教育课、组织志愿者宣传、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推进健康教育。仅去年一年,市爱卫会就先后制作以疾病预防等内容为主题的展板、宣传材料10000余份,向社区、学校、乡村免费发放,并借爱国卫生月、法制宣传周活动开展之机,组织万人参加纪念爱卫运动开展60周年知识竞赛,收到答题卡14000余份,使群众对爱卫运动和卫生创建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大幅提升。
整治: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卫生创建,环境整治是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市对照国家和省、市相关评选标准,先后制定出台了《春夏季爱卫运动实施方案》、《市爱卫会成员部门职责》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并多次组织市爱卫会成员单位对各县区爱卫运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和明察暗访。
2008年,国家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淮南市被省政府列入了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农村改厕项目市。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将之纳入县区年度考核。为确保完成省里下达的农村户厕改造任务,相关人员跑遍了全市的每个乡村,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和健康教育,调动广大农户参与改厕的积极性,让“喝卫生水、上卫生厕所、居住卫生环境”的宣传内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市爱卫办结合卫生创建、文明创建和新农村建设,多次深入农村现场指导,协调调度,有力确保了项目进度。目前,全市已完成40000余座农村户厕的改造任务。
创建:以点带面,实现突破。2009年,我市卫生创建工作经过一年努力,成功实现“零”的突破,潘集区潘集镇和潘集镇小圩村、八公山镇杨家地村先后被命名为省级卫生镇和卫生村。省级卫生镇、村的成功创建,最大限度激发了创卫的活力与动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彰显。
2010年,我市严格对照新制定的省卫生创建标准和管理办法,深入调研、悉心指导,并组织市级评估督查组深入检查,毛集实验区夏集镇成功命名为省级卫生镇;2011年,淮南市进一步明确目标,扩大战果,细化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方案,潘集区架河镇也步入了省级卫生镇的序列;2012年,卫生创建再次实现突破,潘集区祁集镇被命名为省级卫生镇,田家庵区、凤台县有5家单位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凤台县还因在争创省级卫生县过程中成绩突出,受到了省爱卫会的通报表彰。“现在皖北六市仅有的4个省级卫生镇,全在淮南!”采访中,市爱卫办负责人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记者 陈崇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