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国家外汇管理局支持外贸企业走笔
日前,记者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淮南市中心支局采访时,获悉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2012年,我市进出口总额达3.5亿美元,历史上首次超过3亿美元,同比增长46%!
这些都得益于淮南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在淮南的顺利实施。
近年来,随着淮南涉外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市的外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据市商务局统计的数据,特别是2012年,全市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共有55家,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增加4家;新增进出口企业12家,其中进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共有12家。
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市重要的大型化工企业,也是我市多年来的重点出口企业。过去企业出口面临的难题之一是出口收汇的额度管理政策,即企业出口后,银行需凭借企业海关报关数据方能为企业办理出口收汇结汇手续。企业资金周转慢,影响出口业务的滚动开展。
2012年8月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启动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改革后,作为A类企业的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无需通过海关联网核查即可办理收结汇手续,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大大加快,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出口业务的快速发展,去年该企业出口3495万美元,同比增长626%。
建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核销制度,适应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逐笔核销、事前备案、现场审核、行为监管”为主要特征的核销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优化。国家外汇局、海关总署与国家税务总局决定自2012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这是顺应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方式、主体发展变化和应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际收支形势的重要举措,也是转变外汇管理理念与方式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进一步改进货物贸易外汇服务和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诚信意识,降低社会成本,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好处,不仅是提高了企业资金周转的效率,而且全方位、全流程地简化了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的流程和手续,方便了企业贸易外汇收支。”国家外汇管理局淮南市中心支局刘应淑局长如此告诉记者。她说,新制度下,企业出口无需事前办理核销单领取手续、事后无需办理核销手续,收汇也无需联网核查,企业业务人员更无需频繁奔波于外汇局、银行之间。企业的“脚底成本”显著下降,资金周转速度明显加快。
安徽东盛制药有限公司是集生产中成药、西药制剂为一体的综合性医药制剂企业,公司产品包括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脑力静糖浆和抗病毒口服液。近年来公司产品出口势头大增,外汇业务量逐渐加大。据安徽东盛制药有限公司业务人员王波反映,以前,办理一次出口收汇业务,正常业务需在银行和外汇局之间往返3次,出现差额往返次数更多。
位于凤台县钱庙经济开发区的安徽云浩箱包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贸出口企业,外汇结算量很大。该公司董事长李豹告诉记者,以前出口收汇很繁琐,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实施后,企业仅需前往银行1次即可完成贸易外汇收支手续,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时间也由以前的每单20至30分钟缩短为6分钟左右。
据外汇局淮南市中心支局工作人员统计,改革实施的5个月来,共取消出口收汇核销591笔,累计6995万美元。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在淮南的顺利实施有力地支持了外贸企业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淮南外向经济的发展。
(记者 刘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