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节约保护水资源 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节约保护水资源 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3/22 6:52:1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市水资源管理工作采访纪略

      市地处华东腹地,是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全国13个亿吨煤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之一,除煤炭之外,水已成为支撑淮南快速崛起的又一战略资源。淮南市作为国家重点缺水城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1992年我市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重点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量只相当于全省人均水源量的1/2,全国人均水源量的1/4。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据调查统计,2012年我市工业用水总量为94720.24万m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6家,用水量94331.24万m3;自备水源工业用水户100家,用水量74581.3万m3;全市主要取水户行政许可取水许可量为94448万m3。工业用水大户多,用水量大,且多集中在电力、煤炭、化工等行业。根据近年来淮南市水资源公报分析,若不考虑需水量、可供水量时程变化的因素,在正常和一般干旱年(保证率50%、75%),区域水资源条件能够满足淮南市对水资源量的需求。但在特别干旱年(保证率95%及以上),水资源可利用量缺口较大。

      为了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推动淮南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淮南市水利部门多年来积极开展分析论证,找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途径。在解决水多问题上,坚持防御洪水与洪水调度并举。一方面,要加大工程性措施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水多问题。积极向上申报并实施好治淮项目,提高防洪标准。另一方面,总结经验、科学防洪,推动预案有备向实战有用转变,推动与水争道向还道于水转变,推动传统手段向科技手段转变。在关注水少问题上,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开源方面:一是加强洪水资源化管理。积极争取在确保重要防洪工程安全和实施影响处理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蚌埠闸、东淝闸、窑河闸蓄水位;增加临淮岗蓄水功能。二是实施调水工程。积极争取引江济淮工程实施立项,解决淮干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引大别山优质水源,解决我市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问题。

      三是利用地下水以及塌陷区水资源。节流方面:一是提高工业水重复利用率,挖掘工业节水潜力。二是积极引导农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三是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在改善水脏问题上,坚持清洁生产与污染治理并举。在区域减排上,注重城乡统筹一起推。始终把环境保护工作贯穿于“双轮驱动”,坚持城乡环保一体化规划、一体化保护、一体化治理、一体化投入;在结构减排上,注重大小产业一起抓;在工程减排上,注重大小项目一起建;在管理减排上,注重大小企业一起上。

      2012年以来,我市水利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深刻领会其精神,并利用“水法宣传日、宣传月”等契机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使社会各阶层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有一定的了解。为更好地推进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工作的开展,市水利部门开展了省重点监管用水企业调研,从取水许可、用水计划、节水措施、水资源费缴纳、用水计量设施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和检查,对不合格的用水企业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其限期整改。同时,我市加强地下水管理,继全市地下水调查评价后,市水利局又投资13万元,在中东部对五个测点开展了水位监测。

      为城市发展的主战场,山南新区的建设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采访中,市水利局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山南新区供水问题,积极推动引大别山优质水源工程,2009年5月26日我市与六安市签订了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合作内容。六安市十分赞同我市引大别山优质水源解决城市供水方案,同意给予相应的支持和配合。2009年8月21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的若干意见》(皖发[2009]23号),合肥、淮南、六安、巢湖四市及桐城市等周边地区为合肥经济圈,该意见书第四条要求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统筹配置大别山优质水源,加快建设区域性供水工程,提高城市生活供水保障能力”,正式将淮南市纳入了大别山优质水源开发利用范围。

      “我市虽然地处淮河中游,且境内湖泊众多,但可利用的水资源却很少。”市水利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说,为进一步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合理分配、合理利用水资源,今年我市将全面完成取水许可证换发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对全市各用水户开展调研和检查,建立健全基本资料,根据我市工业发展以煤、电、化工产业为主的特色,从安徽省水利厅下达的《淮南市2012年工业用水控制指标及重点监管用水户名录》中抽取能够代表我市工业用水量情况的企业作为典型,分别从取水许可办理、用水管理制度、计量设施运行情况、水资源有偿使用情况及用水合理性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具体分析典型企业的用水合理性,并据此总结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经验,查找工业企业用水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完成省政府对我市“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指标考核”工作提供依据。

(记者 苏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