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以急败,思因缓得。毛集实验区焦岗湖新华种猪公司董事长杨新华巧做“变废为宝”文章——“中国好人”养猪养出“循环经”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是毛集实验区“民营富区”战略的丰硕成果。焦岗湖新华种猪公司董事长杨新华,通过种、养、加和污水处理一体化运行,实现了产业系统的良性循环,短短四年,新华种猪公司发展成为安徽最大的种猪养殖基地。
2012年12月31日,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揭晓,毛集实验区杨新华入选诚实守信“中国好人”。杨新华的知名度和她念的“循环经”一样声名鹊起。
3月12日,春风和畅。记者慕名前往新华种猪公司采访,在生态养殖场里,一台50千瓦的发电机隆隆作响。就在发电机旁,赫然矗立着一个巨大的沼气发酵罐。“这个沼气罐有600立方米,养猪场的猪粪通过该罐产生沼气,再用沼气发电,保障了我们养猪场的用电需求。”正在养殖基地忙碌的杨新华介绍说。
新华种猪公司始建于2009年,在毛集实验区工委管委的政策扶植和项目带动下,当年通过投资2135万元建成10余栋猪舍和相关配套设施,该公司开始走上创业之旅。如何处理猪粪,实现变废为宝,这是杨新华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同年,杨新华开始利用猪粪生产沼气实验,在养猪场建了一个50立方米的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烧水做饭和冬天给猪圈加温,这样既增加了收入,又净化了环境。
“2012年,在区工委管委的帮助下,我们申请了国家大型沼气利用项目。目前这个沼气利用基地每天能产生沼气300多立方米,发电200多千瓦时。养猪场的办公、生活以及饲料加工、冬天给猪圈保暖等等的用电,基本上可以自己解决了。一年下来,仅电费就节约15万余元。”现在,在杨新华的养猪场里,猪粪通过雨污分离沟流进沼气池,经过酸化变成液态,再用高压泵抽进发酵罐发酵,只要10天时间就变成了沼气。沼气的开发利用,不仅为养猪场节约了开支,更让杨新华懂得了循环经济的妙用。
有道是,思路一变天地宽。杨新华把沼渣、沼液当作有机肥种稻养鱼和栽培蔬菜,大大促进了绿色农业发展,这与毛集实验区倡导的生态发展的调子完全合拍。杨新华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今年,她还想通过土地流转组合200亩土地,生产生态稻米。“用沼渣、沼液做肥料种出来的稻子,丰满亮丽,不打农药也不生虫,价钱是普通稻米的三倍。”杨新华高兴地表示,“循环经济”模式给她的养猪场带来巨大变化,现在一年即可节约各类成本30多万元。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杨新华养猪场里存栏母猪发展到1800多头,年出栏2万多头。针对养猪密集的村庄,她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对养猪户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饲料配方、统一技术流程、统一销售“五个统一”的带动策略,拉动周边8000多户群众共同致富。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杨新华养猪养出“循环经”,在江淮大地广为传颂。新华种猪公司也很快发展成为淮南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安徽省A级优良种猪企业,正以饱满的热情在民营经济的发展道路上健步前行。
(通讯员 徐瑞成 记者 刘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