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田家庵区关工委积极开展贫困学生的救助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使一批面临辍学的家庭困难学生重新回到了课堂,也在全社会营造了“扶弱、助残、济困”的时代新风。2012年,共资助家庭困难学生1375人,资助金额达520530元。
该区关工委建章立制,探索建立和完善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救助工作保障体系,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广大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据了解,2012年,共投入45.6万资金建立了46所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之家添置了图书、电子琴、音响功放、跳棋、象棋、乒乓球、羽毛球等音体美器材等设备,为“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建立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资料库”,区关工委协同区妇联等相关部门对全区贫困家庭和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并将调查信息分类整理建档。
同时,该区关工委积极发挥联系广泛的作用,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广泛参与,搭建爱心救助平台。区关工委联合工会、团委、妇联开展了“育才关怀”、“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光彩事业”活动。各乡镇、街道启用各自关爱基金,通过不同形式,开展关爱活动。去年,曹庵镇关工委发动民营企业捐赠,从关爱基金里拿出了28500元资助31名留守儿童;三和乡关工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到该乡留守儿童活动室开展了向留守儿童“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区妇联开展了“庆‘六一’城乡儿童手拉手”联谊会;区属一些民营企业也对助学助困助残等爱心活动给予大力支持。
此外,该区关工委在重点关爱农村留守孩子的同时,积极开展城市流动孩子的关爱工作。发动“五老”(即老干部、老专家、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与城市流动儿童“心手相连”帮扶结对,结合流动儿童的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城市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使流动儿童真正得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泉山街道关工委以不让一个外来民工学龄子女失学、辍学为目标,与各学校进行联系,使17名流动儿童得到了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通讯员 赵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