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中国文化报:草根狂欢 文化盛宴——淮南市“大地欢歌”纪实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中国文化报:草根狂欢 文化盛宴——淮南市“大地欢歌”纪实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3/15 8:48:2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报驻安徽记者  乔国良

    今年,安徽淮南市继续创新公共财政预算工作机制:凡是申报的项目,一律须过三关,即市民网上投票、项目答辩、专家评审。由淮南市文广新局申报的“大地欢歌”2013年社会文化展示活动,在近60%的项目被淘汰出局的“严峻”形势下,由于有广大市民的强力托举和项目本身具有的说服力,杀出“重围”,获得了170万元的市级财政支持。

    品牌意识  雪球效应

    淮南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大地欢歌”是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时代大背景下横空出世的。

    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文化活动方兴未艾。但这些活动分布面宽、散,有的热闹一阵难以持续,有的缺乏进一步提高的条件。淮南市文化部门领导班子思考: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理应出手将广而散的群文活动进行整合和“顶层设计”,形成一个文化品牌,为市民提供一个广阔而持续的活动平台,引领他们在大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在这种强烈的惠民理念和品牌意识的关照下,一个名为“大地欢歌”的系列群文活动在淮南市政府支持下,于2009年初应运而生。

    “大地欢歌”推出之初,活动项目相对较少,仅七八个场次,市民直接参与者一两万人。然而,“大地欢歌”的草根性,以市民为主角、以本地群众所喜爱的文化活动为主体内容,这样的定位很快获得市民的欢迎拥戴。在其后3年中,活动内容和直接参与者以惊人速度增加。以2012年为例,有十二大项数百场演出和展示,直接参与者20多万人次。上下联动,城乡互动。

    “大地欢歌”的受惠者就是广大城乡市民。所有的活动板块都不请明星大腕。市民免费自愿报名,不设门槛,表演的都是自己的拿手好戏。淮南市不少业余文艺活动分子有句口头禅:我唱我跳我快乐!这倒真实地反映出“大地欢歌”惠民乐民的功效。

    数字或许更能说明问题:4年中,“大地欢歌”共开展六大块面39项文化活动,文化惠民演出670多场,各类文化展示75场,市民书画、摄影、民间艺术收藏展览的参展作品29170件,放映公益电影650场,举办公益文化讲座120场,非遗传承活动7次,创建民间特色文化活动16项,年均服务基层群众40万人次。

    “大地欢歌”的另一个作用是推动了群众性文艺创作。4年间创作编排舞蹈、声乐、器乐、戏曲节目1390多个,其中2个节目获得群星奖,而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的节目(作品)则有120多个。

    “大地欢歌”还促进了业余文艺队伍的发展壮大。淮南全市新增民间文艺社团20多个、群众演出队伍120多个。其中淮南市水利局退休干部李文成领衔的市老龄艺术协会,会员达6300多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内容中有的是本地特色文化,这使不少非遗项目在活动中得到保护和传承。

    市民意愿 政府引导

    “大地欢歌”之所以能赢得广大市民的拥戴和领导层面的肯定和支持,既有其地域文脉的传承,也有现实的需求。

    其一,地处淮河之畔的淮南,是花鼓灯的主要发祥地和流传地之一,这片热土上的百姓历来喜歌善舞,热情奔放,与文艺有一种深厚的情缘。改革开放后,这里许多企业改制,不少工人下岗后归属各个社区,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参加文艺活动。同时,许多市民不再满足被动接受,要求自我展示、自我表达,“大地欢歌”正是以草根阶层为主角,草根文化为核心内容,这顺应了广大市民的意愿,于是产生了一种不可阻挡的内生动力。

    其二,淮南市文化部门自觉担当了政府职能部门应该担当的责任。他们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时代责任出发,构架“大地欢歌”的基本框架。事实证明,他们在全市的这一“顶层设计”是正确的。同时,他们也注意细节的设计,力求每一项活动能为群众欢迎,能有操作性。

    其三,淮南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进。近年来,淮南以市政府名义连续发文部署活动,突出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加之多个文化惠民工程和人才培养计划,相互交叉形成合力,使“大地欢歌”焕发出“社会给力、县区互动、文博共振、百队同演”的社会文化激情,同时也引发众多企业的关注和参与热情。淮南市政府还给予了这些活动以极大的财政支持。值得一提的是,此项活动还得到了淮南多个部门与各县、区的鼎力支持,并非文化部门一家单打独斗。

    其四,活动得到了企业界的襄助和支持。还得补上一笔,众多市民自愿参与、自我投入。说这个活动是淮南全社会用心用力托举而成就的,毫不为过。

    其五,“大地欢歌”举办的4年中,涌现出了数百个特色鲜明又有强烈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愿望的文艺团队和业余文艺活动的领军人物,他们成为“大地欢歌”不可或缺的顶梁柱。

    “大地欢歌”使淮南市遍地歌声遍地舞,正在发生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可喜转变。但淮南市也认识到,“大地欢歌”需要向更新更高境界发展,而大规模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也显露出了淮南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些不足。目前,淮南市文化部门正在为“大地欢歌”继续发展而努力,逐步实现活动内容的更新和升级。

    (本文图片为“大地欢歌”系列活动)

    淮南市民热评“大地欢歌”

    1.“大地欢歌”是老百姓跳的舞,老百姓唱的歌,老百姓享受的文化生活,淮南人民喜爱“大地欢歌”。

    ——老文化工作者杨祥功

    2.参加了“大地欢歌”活动,过去的日子数着过,今天的日子唱着过。

    ——社区居民杨敏

    3.“大地欢歌”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基本要求,是淮南市委、市政府“文化民心工程”,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文化桥梁。——社区主任

    4.“大地欢歌”活动丰富了俺们农村文化生活。每年农闲时,节目都是农民编农民演,谁有文艺爱好都能报名参加,尤其是戏曲歌舞,让我们饱尝文化盛宴。

    ——凤台县新集镇农民陈明

    5.这是淮南文化惠民活动又一重大举措,给咱老百姓一个歌唱生我养我美丽淮南的好机会。我唱、我跳、我看、我听、我学,我开心、我幸福,我快乐、我健康。让老百姓尽享文化发展成果,彰显太平盛世和谐气象。

    ——中国淮南网网民“太阳”留言

    6.“大地欢歌”“和谐文化社区行”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办得好,社区活动更丰富、更多彩,社区人民更和谐、更幸福!

    ——中国淮南网网民“灿淮”留言

    7.“大地欢歌”——百姓大舞台,是老百姓最欢迎、最喜爱的文化活动形式。每参加一场这样的演出,都感受到无尽的欢乐,感到自己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有乐趣。衷心希望“大地欢歌”长期举办,越办越好。

    ——淮南市老龄艺术协会会长李文成

    8.自参加这项活动以来,我感到我的幸福指数也一天天往上长。你看看,所有来唱歌的人,哪个不是容光焕发,脸上写满快乐。

    ——群众合唱团成员

    9.市委、市政府不但带领市民奔上富裕之路,让市民过上小康生活,还千方百计地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这不,市委、市政府又实施了“文化惠民”的民生德政工程。这是一项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文化搭台、百姓唱戏为宗旨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广大市民,都是这项活动的受益者。我们现在不管在大街上,还是小区里,到处都是唱歌跳舞的人,那真叫一个大地欢歌呀!

    ——摘自《淮南日报》“大地欢歌”征文

    10.大地欢歌,这是一幅多么祥和喜庆的景象。这景象来自于社会的安定与繁荣,来自人民的安居与乐业。这都是市委、市政府文化惠民工程给百姓带来的温暖。

    ——摘自《淮南日报》“大地欢歌”征文

    11.“大地欢歌”是在文化建设的高潮声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生发的文化新事物,是淮南人民创新打造的一个文化品牌。它顺应时代、紧扣潮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摘自《淮南日报》“大地欢歌”征文

    12.“大地欢歌”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淮南这片文化热土,在五彩淮南五彩缤纷的大地上,这一曲文化惠民的颂歌正高歌猛进,响彻城乡,唱响未来!

    ——摘自《淮南日报》“大地欢歌”征文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