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吃苦耐劳等“软条件”也成门槛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吃苦耐劳等“软条件”也成门槛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3/19 6:40:2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校毕业生求职的时间段,校园招聘正逐渐升温。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学历等“硬条件”——吃苦耐劳等“软条件”也成门槛

      3月16日上午,安徽理工大学2013届毕业生(春季)就业洽谈会在安理大本部大学生素质中心举行。“毕业生的学历、成绩、资格证书等‘硬条件’只是应聘的基本要求,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工作能力以及个人素养、性格等‘软条件’我们更看重。”一家招聘单位的负责人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

      当日上午9时30分,在一家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咨询台前,几名同学正排着队前来应聘。“我们这次招聘的主要是操作员,待遇从厚,最看重高校毕业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意识!”负责现场招聘的工作人员宋健坦言说,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参与的实践活动,也是公司招聘很看重的一项,参与社会实践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较快地进入角色。来自阜阳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招聘人员易老师则告诉记者,他们招聘教师主要看重实践能力,只要经考察能胜任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即使专业不符也没关系。易老师还说,学校招聘教师还看重“忠诚度”,“学校花大力气培养出一名优秀青年教师,且又给了优厚的待遇,而这名青年教师‘翅膀硬’后,却选择了离开,这样的话学校损失就很大。”

      面对“软条件”门槛,毕业生们态度不一。“虽然我性格不开朗,但也不能说明我就不能胜任销售工作啊!”毕业生小刘这样感叹。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的小刘,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但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还是以其“性格有些内向”为由没有让他进入下一轮面试。然而,在招聘会现场,就读于安理大电气学院的李兵却是一名“幸运儿”。2012年10月份在安理大举行的秋季就业洽谈会上,他已与马鞍山市的一家公司达成初步就业意向。谈到找工作的经验,李兵说,“我性格还算开朗,喜欢与人交流,能吃苦耐劳、忍受挫折与孤独,大学时做兼职及实习的经历,促使自己面对挑战时能独当一面。”李兵在招聘现场是“来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岗位适合自己。”当记者与李兵交流时,一名女同学一直在旁边倾听,经记者询问,这名刘姓女同学来自淮南师范学院,刚读大一,她觉得“来招聘现场感受一下,对以后应该从哪些方面锻炼自己做到心中有数。”

      安徽理工大学就业工作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日招聘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31家企业为毕业生们带来了近5000个工作岗位。“软条件”门槛适应招聘单位的实际需要,也说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考察意识在提升。他建议大学生专注于学业和广泛参加社会实践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注重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兴趣爱好等“软实力”的培养,让“软条件”不再成为就业“门槛”。

      图:招聘现场人头攒动。

(记者 张昌涛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