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尾鱼苗中将有针对性地增殖淮河传统名优鱼类品种
3月14日,3辆分别来自淮南窑河渔场、凤台城北湖渔场的鱼苗运输车,来到凤台峡山口码头,在淮南市渔政处组织下,3辆鱼苗运输车驶上渡运船,当大船驶至峡山口,工作人员便舀出鱼苗,把鱼苗放流到峡山口淮河干流中。
当日的峡山口放流是今年首次放流活动,这标志着春季放流正式启动。淮南市渔政处人员介绍,从当日开始,市渔政处将在近期组织在焦岗湖、高塘湖及淮河田家庵小岛水域的春季放流活动,放流品种为特种鱼淮王鱼、江黄颡、黄颡及常规鱼类鲢、鳙、草、鳊、鲤等,今年春季计划放流苗种200万尾,其中淮河120万尾,焦岗湖、高塘湖80万尾。
在放流现场,记者看到淮河名贵鱼种淮王鱼的鱼苗。渔政人员介绍,当天要在峡山口放流2万尾淮王鱼鱼苗,峡山口是淮河淮王鱼的原生地,今年的重点是加大淮王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苗种放流数量,不仅是淮王鱼,与淮王鱼同属鮠科的鱼类江黄颡、黄颡的放流数量也将加大,有针对性地增殖淮河传统名优鱼类品种,扩大种群数量。
为确保种质的纯正,增殖放流严格遵守《安徽省水生动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放流鱼种全部来源于省级以上水产良种场,现场实施由专家鉴定,科学确定放流规格和数量。前期,市渔政处邀请放流活动技术组专家分别到放流苗种的供苗单位——市窑河渔场、城北湖渔场和焦岗湖渔场,对2013年放流的鱼种进行抽检,经现场检查鉴定和测量规格,专家们认为所抽鱼种体质较好,规格整齐,完全符合放流鱼种的要求。
4月—6月份,淮河进入禁渔期,以保障鱼类繁衍生息。在此期间,渔政部门将加强渔政执法管理,组织渔业执法人员加强对水上、渔船集中地、水产品市场等地的监督管理,查处违法违规捕捞行为,特别是在繁殖季节对历史上形成的产卵场进行重点保护。
自2008年首次对淮河实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以来,淮南市持续开展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科学地养护了渔业资源,有力地改善了水域生态系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记者 张雪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