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纪实
大通区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完善基层党建新格局为基础,以唱响党管人才好声音为重点,以打造创先争优闪光点为目标,着力抓组织、建机制;倾力抓队伍、严管理;全力抓落实、见成效,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抓组织 建机制 完善基层党建新格局
为创新基层党组织组建模式,该区先后成立了10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农业协会党支部等新型农业组织党支部;新建了6个村级党总支;新组建了区非公企业党工委,并配备了专兼职人员,指导帮助全区106家法人非公企业单独组建了党支部,组建率达100%。为进一步推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制度规范化、党务公开规范化、设施配套规范化、提高履职尽责能力”的“三规范一提高”工作标准,该区在村、社区和非公企业党组织中开展了“规范化管理推进月”活动。通过制定《大通区非公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十条标准》,指导新建非公企业党组织,按照《标准》要求实现组织设置、党员活动室、上墙版牌和党建工作台账“四规范”,达到场所、设施、标志、党旗、书报、制度“六统一”。目前,已成功创建14个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此外,这个区还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着力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全区共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265个。
抓队伍 严管理 唱响党管人才好声音
广开进贤之路,提供源头活水。为改变农村基层干部的“断层”现象,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新体制,该区制定出台了《大通区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和管理办法》,《办法》实行以来,全区共培养后备干部625名,去年以来有16名后备干部通过相关程序进入了村“两委”班子和村级经济组织任职。
坚持人尽其才,建设美好乡村。该区结合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和美好乡村建设,在选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中开展了“积极争当五大员,建设美好新乡村”活动,引导他们当好美好乡村建设的指导员、宣传员、服务员、调解员和辅导员。与此同时,这个区还积极为选派村争取项目资金400余万元,用于加强选派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组织开展“志愿春风行”活动,动员选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成立“志愿服务小分队”,积极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服务。2012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受益群众2600人次,并在淮南日报、淮南新闻联播等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
落实党建责任,创新考核机制。为认真贯彻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该区四大班子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区、乡镇班子成员每人联系2-3个基层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每月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1-2次,帮助村理思路、解难题,着力把联系点建设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坚持党建工作“书记抓、抓书记”,实施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职责情况“联述联评联考”,把党建工作情况作为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书记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真正使基层党建从“软任务”变成了“硬杠杠”。
抓落实 见成效 打造创先争优闪光点
深入基层访民情,真情实意解民忧。为及时帮群众办好事、解难事,该区深入开展了“领导干部大接访”、组工干部“三走进三服务”等活动,听取意见建议325件,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12件。另外,该区还在选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中大力推行“工作实绩记录法”,采取“项目实施、定向督查、通报结果、跟踪记录”的方式,按照“好”、“中”、“差”量化评分。评分结果列入年度考核分值,每年有三项工作列入“差评”等次的,将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
实行“盘点销号”,争创五星党员。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该区大力推行基层党组织难题排解“查销号”制度,通过建立整改销号台账,实行盘点销号,对梳理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严格落实整改承诺制和整改公示制,实现“应改尽改”。与此同时,该区通过整合承诺践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工作,进一步细化完善了“五星级”党组织和党员创星承诺标准,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开展争创活动。全区5000余名党员共承诺事项16323件,已全部得到落实。
打造党建“闪光点”,争创“星级”示范点。该区着力引导全区各党(工)委及基层党组织在“双培双带”、党员承诺践诺、四议两公开、党员教育管理、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等方面深入挖掘特色、亮点工作,并根据自身实际,进行重点培育,大力开展“星级项目”示范点争创,目前,全区已确立“闪光点”项目62个,培育“星级项目”示范点20个。
(通讯员 张英勇 张 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