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我市江淮分水岭地区10年综合治理开发成效显著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我市江淮分水岭地区10年综合治理开发成效显著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3/6 6:43:1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市大通区孔店乡和田家庵区三和乡为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工作省级重点治理乡镇,两乡总面积2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920公顷,农业人口7.9万,2004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各项治理措施,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地区水利设施进一步配套,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农业结构得到优化,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孔店乡和三和乡农民人均收入分别由2004年划转时的1562元和2445元增至2012年的4742元和8670元,增幅均在20%以上,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江淮分水岭地区10年综合治理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年来,我市在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地区除险加固大塘和小型水库3座,建拦河坝2座,改造中低产田0.5万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万亩,打井28眼,保障了2万人的饮水安全。修建乡村道路15条,共计150多公里,完成了“绿色长廊”线路和林带建设20公里、村庄集镇绿化200亩,新造经果林1000亩,发展生态林500多亩。分水岭地区草莓、优质粮、反季节瓜菜、瘦肉型猪、肉鸡、肉鸭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初具规模,孔店乡从2008年建设第一个草莓示范园,到2012年草莓种植面积达6500亩,产品长期销往南京、合肥、北京、山东等地,每亩大棚草莓纯收入达1.1万元以上,仅此一项为全乡人均收入增加1300元。费郢村、毛郢村、舜南村等村的梨、桃等经果林基地,每亩收入相当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几倍,并已形成品牌,成为沿山地带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目前江淮分水岭地区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占农村劳动力的三分之一以上,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0%左右。

(记者 苏 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