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一切为了百姓的健康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一切为了百姓的健康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2/27 6:26:4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通区卫生事业发展纪实

      近日,总投资70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4800平方米的大通区公共卫生服务大楼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宽敞明亮的大楼集中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医疗办公资源,中心实行公共卫生一站式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大楼的正式投入使用有效提升了全区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零差率”药物让百姓得实惠

      “以前,老百姓买一盒吗丁啉要11元钱,现在7.28元钱就能买到,单价降低了3元多,这都是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在上窑镇中心卫生院,药剂人员一边替患者拿药,一边介绍基本药物制度给老百姓就医带来的变化。

      该区4个乡镇卫生院及51个村卫生室自2010年9月开始,均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过程中,区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给予了多渠道补助,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得到了同步发展,乡镇卫生院门(急)诊人次较实施前上升12%以上,基本实现了农民“患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的医改目标。

      相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前,该区药品收入平均下降32%左右,门(急)诊人均费用平均下降15%,住院人均费用平均下降9%,人民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新农合”让百姓就医有保障

      “小病能扛就扛,大病能拖就拖”这是过去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随着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这种现象正悄然转变。如今,新农合“保护伞”越撑越大,百姓健康也更有保障。

      家住孔店乡王祠村的王吉志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今年78岁的王吉志因患有疝气曾去市区大医院就诊,当得知手术费用需要七八千元时,年迈的他不得不放弃治疗。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了孔店乡卫生院,当得知可以拿新农合卡住院报销90%时,他当即选择了在卫生院治疗,住院期间总共花费2682.6元,新农合报销了2176.4元,自己只花费了506.2元。谈起自己的看病经历,王吉志直夸新农合政策实施好。

      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加速实施,以及卫生惠民措施的不断建立和完善,该区新农合的覆盖面不断延伸。2012年全区参合人数107680人,参合率达103.94%。乡镇卫生院住院政策内报销比例达到90%,门诊报销比例达到50%。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让百姓生活更安康

      “现在政府对俺们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真是太关照了”。家住大通街道远望社区的73岁老人程国友和老伴拿起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化验单如是说。自2009年开始,社区每年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包括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项目。

      这只是该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十大项目中的一项,此外,这个区还对10134名高血压病患者及3947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追踪管理;对295个重症精神病进行健康随访管理;对56119人次的0-6岁儿童和32996人次孕产妇进行保健服务。

      改善软硬件设施让百姓就医更方便

      近年来,该区投入资金690余万元,对全区4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新建或扩建;投资408万元对全区51个村级卫生室按照规范标准进行了新建;投资96万元对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改造和设备添置,已基本形成城乡居民15分钟就医圈。

      在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该区还制定了一系列人才保障激励机制以及培训计划,建立并完善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考核制度,强化了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区卫生系统通过统一考试公开招聘了17名专业技术人才。

      为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该区还安排了农村卫生人员参加省市业务培训、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选送卫生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农村卫生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自医改实施以来,该区各项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百姓幸福指数年年攀升。“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成功创建,3个村获得了省级卫生村荣誉称号。

(宗官波)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