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二矿精心打造大学毕业生成才平台侧记
人才资源代表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新集二矿深谙这一发展之道,通过搭建人尽其才的广阔发展平台,着力打造以大学毕业生为主的高素质人才梯队,为矿井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截至2012年底,该矿已有15名青年大学生走进矿中层干部行列。
“一进矿时,优美的工作环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良好的发展环境更让我们钟情。”2008年安徽理工大学毕业生、现任该矿通防办主任的李虎如是说。
为使大学毕业生尽快调整状态,适应矿井发展需要,新集二矿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二年练精兵,三年出人才”的大学生培养成才规划,不断提高和优化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结构,建设全方位人才梯队。该矿建立人才信息库,并为每名大学毕业生“量体裁衣”,精心设计其职业生涯规划。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或科研攻关,并分别由一名矿领导和职能科室管理人员同时担任大学生导师,手把手地传帮带,确保大学生学有所成。通过搭建宽广的成长平台,让他们对方向目标了然于胸,客观认识自我,工作自树高标,锐意进取,使人才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2008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的吴东,在该矿从一名技术员干起,经过2年时间的努力,即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地测科副科长,2011年又荣获公司“十佳大学生成才奖”。
“下班后可以去看书、健身或网上冲浪,也可乘空调大巴班车到市区享受‘小资’生活……”2011年新分大学生连传金满面喜悦地告诉笔者。
该矿注重发挥人文管理的柔性作用,开辟了大学生活动室,配齐电脑、图书、桌椅等器材,并投入巨资对宿舍楼进行高标准改造,方便大学生职工学习及生活。成立矿大学生协会,组建书法、绘画、摄影、计算机等兴趣小组,经常性开展文体活动,举办青年大学生联谊会、论坛、演讲、技术比武及知识竞赛,为其陶冶情操、施展才华、展示风采搭建平台。该矿不定期组织矿领导与大学生敞开心扉地座谈,并开展走访和调研活动,及时了解他们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对他们反映的意见或提出的建议,认真研究解决和采纳,逐一落实到位并向大学生反馈。
在大学毕业生的培养上,该矿推行大学生“顶岗培训、轮岗交流”的举措。对新分配的大学生采取回环式培训,安排到不同单位进行锻炼,使他们较为全面地了解矿井生产环境、生产系统、生产流程及生产组织情况,提升综合素质和全局意识,锤炼坚韧不拔的意志与敬业奉献的品质,快速实现角色转换和定位,做到知晓全面、精通专业。矿积极完善人才、考核、使用机制,评选优秀大学生并安排到科区队干部岗位上培养,不拘一格提拔重用人才。大学生于智卓、芮君、李虎等分配到矿后,积极学习锻炼,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经过历练现在分别担任该矿总工办、抽排区、通防办等重要部门的“掌门人”。
筑巢梧桐上,凤凰来栖枝。新集二矿通过精心打造大学毕业生成才平台,使人才工作犹如雨后春笋,为矿井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保障。
(赵常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