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财政参与式预算资金丰富品种
淮南新引种草莓果香四溢
过年在即,眼下正是草莓大量上市时节。喜食草莓的市民会发现,现今淮南街头的草莓与以往相比,不同形状的果实多了,还有一些果型很大个的草莓。“那是些新品种,其中最大个的叫‘红颜’,都是我们淮南新引进的。”淮南市农科所草莓专家窦祖霞介绍说。
市农科所负责人平庆江告诉记者,在淮南市农科所积极争取下,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选,市农科所的草莓项目被列为淮南市2012年财政参与式预算。有了近150万元的资金支持,市农科所加大草莓引种力度,2012年即引进新品种16个,除在市农科所试种外,还将其中一些品种放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草莓基地中,现在都有了很好的收获。
在淮南市农科所草莓展示棚中,高级农艺师窦祖霞指点着草莓如数家珍,“这是甜查理,这是美香莎。那个大的叫红颜,这个有牛奶味的叫章姬,那个是佐贺清香,味道也不错。这是我国培育的品种——宁丰、宁玉,看名字就知道是在南京培育成的……”市农科所副所长张身嗣介绍到,“美香莎、甜查理这些欧美品种,果味略酸,其果皮厚,耐储运。而丰香、红颜、章姬、枥乙女、佐贺清香这类亚洲品种,果肉细腻,香味浓,甜度大,它们的口感更适合我们,但不如欧美品种耐储运,远途运输就怕磕碰。”
记者在市农科所展示棚内看到,各个草莓品种分区域种植,一改传统的地面栽培而采用了高架栽培,茁壮的草莓苗中红色的果实如玛瑙点缀其中,一凑近,果香扑鼻。市农科所副所长张身嗣告诉记者,常规大田塑料棚中草莓在种植和采收时,莓农很是辛苦,弯腰屈身,极为疲劳。为改善作业环境,市农科所草莓展示棚内采用高架栽培模式,与传统的地面栽培模式相比,定植、收获时工人身体前屈的姿势少了,站立姿势多了,作业姿势有了改善,疲劳大大减轻。因为实行高架栽培,通风透光条件好,有效抑制了草莓白粉病、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挂在架子两边的草莓果实清洁卫生,方便食用。
目前,市农科所引进的16种新品种已建立了再生繁殖体系,部分品种已推广应用到曹庵、孔店、泥河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位于潘集区泥河镇后湖生态园的金禾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里,理事长宗学林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已有10多年的草莓种植经验,种植技术比较成熟,现有草莓50多棚。“今年多了两个品种,一个佐贺清香,一个红颜。两个新品种都是从市农科所拿的苗,从结果来看,口感不错,产量也提高,市场非常畅销。往年一亩地收益有2万块钱,今年能达到3万块钱。”
图一、淮南市农科所草莓展示棚中,科研人员在查看草莓生长情况。
图二、在后湖生态园草莓种植基地,草莓专家现场指导。
(记者 张雪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