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聚力民生工程 提升幸福指数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聚力民生工程 提升幸福指数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2/6 7:32:2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通区大力推进民生工程纪实

  小红瓦、暖黄墙,花木成片,路灯成行,小桥流水……这就是大通区2012年民生工程农房改造项目带给孔店乡刘庄村的可喜变化,也是大通区大力推进民生工程的真实写照。

  自2007年全省启动民生工程建设以来,大通区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社会和谐的根本之举,精心组织谋划,强化措施推进。实施的民生工程涵盖了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许多方面,一个个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了解决,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持续上升。

  六年间,大通区共实施民生工程174项,投入资金从2007最初的1637.6万元发展到2012年的15830.5万元,六年间累计投入资金达3.81亿元,惠及全区18万人民群众。

  优先发展教育,夯实民生之基

  大通区始终坚持把发展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先发展,千方百计保证有限的财政支出向教育领域倾斜,全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在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中,两次获得省、市级优秀等次,教育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这几年,全区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全面建立,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面免除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用,并补助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十一五”期间,共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用,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108万元,拨付义保经费1875万元。2012年,全年共拨付义保经费702.5万元。几年来,该区高度重视校舍维修与改造工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校舍维修与改造,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步伐,消除了农村中小学1.08万平方米D级危房,完成校舍安全加固重建4.73万平方米,建成“农家书屋”60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26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4个。2010、2011连续两年获“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先进县区称号。

  拓宽就业渠道,筑牢民生之本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居乐业,事关每个社会成员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该区紧紧围绕各类人员的就业需求,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所、站和行政村的功能作用,采取多种措施畅通就业信息渠道,拓宽就业领域,齐心协力做好统筹城乡就业再就业工作,着力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十一五”时期,累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000多人,“4050”人员再就业2000多人。2012年,建立健全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988个,实现下岗人员再就业3890人,特殊困难群体实现就业498人,建成了2万平方米的农民工创业园。

  提升社保能力,铸就民生之安

  百姓健康就是最大的民生。为解决群众“病有所医”的问题,该区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医保范围,全区10.8万农村居民、4.35万城镇居民分别被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网,为938名城乡贫困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并免费参加医保,累计免费为199名城乡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为解决群众“老有所养”的问题,这个区从困难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入手,不断加强社会救助网络建设,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居民人数达5.3万人。洛河供销社、骑山园艺场、维亚瀚城五期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加快实施;农场棚改首期180户安置房、曹营小区612套廉租房项目的全面开工;九龙岗镇方岗村227户农房修缮工程的全面完工、孔店乡舜南村200户农房改造的全面完成、孔店乡刘庄村123户农房改造的全面完工;朝阳小区518套廉租房的配租到户,有效的解决了困难群众“住有所居”的难题,此外,该区还为1236户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了住房补助,有效保障了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将好事做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蒋振辉 张 胜)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