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挽袖助人 为生命“加油”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挽袖助人 为生命“加油”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2/6 7:30:4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平民英雄”的献血故事

  2月2日上午,市中心血站会议室里暖意融融、欢声阵阵,全市2012年度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新春联谊会正在举行。这些来自全市各县区、各单位的献血志愿者代表,用最朴实、真诚的话语,交流参加无偿机采血小板的亲身体会,提出对无偿献血事业的诚挚建议。

  无偿献血,是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生动体现。无偿献血的志愿者们,也总是被人们亲切称为“平民英雄”。据统计,《献血法》实施15年来,我市参加无偿献血人数超过33万人次,献血总量达6646万毫升,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淮南也因此连续4次获得“无偿献血先进市”光荣称号。

  这些可敬可爱的“平民英雄”,有的是无偿献血的“排头兵”,献血年龄多超过10年、平均献血总量在8000毫升以上;有的是回报社会的“感恩者”,用自己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大爱真谛;有的是应急救援的“预备队”,身兼血站工作者和献血志愿者两职,在紧急时刻踊跃奉献。他们挽袖助人、为生命“加油”的生动事例,也感染、激励了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共同谱写美好淮南的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

  “英雄档案”:王雪梅,女,41岁,普通农妇,为报恩社会各界救助白血病女儿,无偿机采血小板15个治疗量。

  献血故事:2011年11月的一天,市中心血站里来了位叫王雪梅的特殊志愿者,坚决要求长期无偿献血。原来,王雪梅女儿几年前曾患上白血病。为了给孩子看病,她几乎跑遍了各地大医院,也借遍了亲朋好友。治疗关键时期,已拿不出钱的王雪梅只好一边拖着疲惫之躯求医,一边想方设法打工挣钱。想到女儿痛苦无助的神情,她常常在工作间隙掩面偷泣。同事得知后,自觉发动、踊跃捐款,公司负责人不仅预支其一年工资,还特批她可随时请假。在王雪梅的坚持不懈和众多爱心人士资助下,女儿病情日渐好转,最终完全康复。“是这么多好心人给了女儿第二次生命”,从那以后,这位感恩母亲定期前来捐献,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回报社会。

  “英雄档案”:谢培德,男,48岁,公安民警,献血年龄15年,拥有各地献血证13本。

  献血故事:“感谢您对无偿献血事业的支持,北京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祝您生日快乐”。每年4月5日,谢培德都会收到这样一条生日祝福短信。说起缘由,还要追溯到2005年的一天。当时,正在北京出差的谢培德偶遇一辆献血车,得知工作人员正向社会募集血库急缺的AB型血液,他二话没说,当场捐献400毫升血液。“人民警察要为人民服务,无偿献血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内容之一”,多年来,谢培德用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最初的承诺。其实,早在1998年《献血法》颁布后,谢培德便志愿加入了无偿献血者队伍,不仅在淮南积极无偿献血,出差在外也不忘挽袖助人。如今,谢培德的抽屉里,北京、合肥、黑龙江、淮南等地献血证达13本之多。

  “英雄档案”:朱继川,男,44岁,煤矿工人,无偿献血14年,带动身边多位亲友加入无偿献血队伍。

  献血故事:“献血对自己身体有好处,还能帮助他人,甚至挽救生命,何乐而不为”?朱继川经常这样对身边人说。原先,朱继川认为献血影响身体健康,从未想过捐献。1999年,在其妻子生病住院期间,他从医生那里了解到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并意识到血液对病人的重要性。妻子出院后,朱继川便来到市中心血站献出了200毫升血液。事后他发现,自己身体不仅没有异常,免疫力还有所增强,原来常患的小感冒也减少了。从那以后,他隔段时间就会捐献400毫升血液,同时以自己的亲身体会,积极动员妻子、兄嫂、同事等多位亲友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奉献爱心,帮助他人。

  “英雄档案”:鹿炳武,男,53岁,市中心血站副书记,获得过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曾因献血事迹突出当选北京奥运火炬手。

  献血故事:采访中,鹿炳武不愿提及自己获得的荣誉,反而指着电脑资料介绍说,全站工作人员95%以上都有过无偿献血经历。他告诉记者,无偿献血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捐献全血,一种是机采血小板。机采血小板纯度更高、疗效更好,但存放时间较短、采血时间较长,对身体条件要求也高,急需使用时很难联系到合适志愿者。这个时候,往往是他和站内同事主动前来,无偿捐献。“作为血站工作人员,带头捐献义不容辞,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们甘愿当支献血应急小分队,随时有需要,随时顶上来”,鹿炳武如是说道。

(记者 陈崇韧)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