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经营 由小做大
古沟乡出了个“面粉王”
在淮南市潘集区古沟乡,有一家上世纪90年代成立的面粉加工厂,从建厂初期的小作坊,到如今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面粉精加工生产,达到日产面粉200吨的规模,这家面粉厂负责人王智被淮南市农委授予2012年度“农民创业带头人”的荣誉称号,当地人称之为“面粉王”。
1月间,在淮南市农委科教科的推荐下,记者来到了位于古沟乡的淮南太平阳光粮油工贸公司,工人们正在忙碌地搬运面粉入库,总经理王智指着加工设备介绍到;“这一块就是2011年新上的一套日产200吨的面粉精加工设备,产量高,消耗低、粉色白、质量好,年产值达到六千多。近期我们的产品是远销到浙江、江苏、福建包括江西,还有一些大专院校,可以讲是供不应求。”
看着身着整齐工作服的工人,机械化的生产线、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但就是这个厂,在由小做大的过程中,经历过不少坎坷,特别是在他父辈那里,可以说是磨难重重。
在上世纪90年代,王智的父亲在村里当支部书记,那时为带领乡亲致富,他找了一块乡里废弃的窑厂,在那块地上办了一个面粉加工厂,当时村里有六、七家合伙在一块来做。经营过程中,一次往北京发了一车皮的面粉,资金却没有收回来,10万元钱的损失,使厂子没法再运转,最后几家只得散伙。
散伙后,王智的父亲感到辛辛苦苦做起来的企业不能就这样放弃,于是,他就把这个厂接了过来。王智说,那几年我们家为了办这个厂过得非常苦,但咬咬牙也一步步挺了过来。”
由于发展的需要,最初的面粉加工厂从原先靠河很近的窑厂搬到了路边,高中毕业后王智开始在厂里帮忙。“那是在1994年,我高中毕业就在厂子里跟着母亲,一步步学,为的是给家里分担一点。”王智介绍,“自己经常是开着车,带着两个工人,给别人送货上门,就这样一点点把销路打开。”
本着薄利多销、诚实守信、质量保证的原则,王智的面粉厂销量不断攀升。2008年,在原先面粉厂的基础上王智成立了现在的太平阳光粮油工贸有限公司,王智开始考虑上一套最先进的面粉加工设备。想法不错,但实施的时候却没那么容易。“我们上这套设备的时候经历了很大困难,那时才真正体会到创业的艰难。新公司成立要建新厂,那时老厂还没有停,等于是一边建厂一边在维持生产,本来预计在500万就能把新设备给上起来,但实际操作中已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而超出预算的资金,成了厂子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妻子的支持,给了王智继续向前的勇气。厂里的员工,有的甚至把自己家正在盖的房子停掉,拿出几万块钱借给王智周转。
有了这雪中送炭的资金,王智的面粉加工厂终于渡过了难关。新设备的投产运行,使得面粉的销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王智开始着手与当地农户签订小麦收购,发展订单农业。“有大概500户农户,将有约3万亩的订单,这一可以保证我们企业用粮。在质量上也有保证,另外农民也可以增收。”
在成品仓库里,王智向记者一行展示了优质原粮生产出来的面粉,并介绍了如何区分面粉的品质,“这是我们订单农业生产出来的一级粉,它的粉色自然,是有点黄茵茵的白,这种呢,也就是面粉的自然色。那种看起来很白很白的面粉在过去来说是增白剂,现在国家禁止了。”
如今,抱着诚信经营的理念,王智的面粉厂越干越红火,王智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小麦的订单面积,带动更多的乡邻共同致富。
(记者 张雪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