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选择的变化凸显出安全营养才能赢得市场
眼下春节将至,很多家庭都在忙着采购年货,其中,鸡是必不可少的。在“速成鸡”事件后,白羽肉鸡销量大受影响,但在淮南,鸡市消费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在早几年,“速成鸡”就被淮南本地鸡给“斗败”了。
淮南人在春节前有腌制咸货的习惯,前些年居民们喜欢选那种肉多、价格又便宜的大白鸡来腌制,但是如今这种鸡已经很少见了。记者在田家庵区泉山菜市场采访时,很多来买菜的市民表示,现在他们买鸡时大多喜欢买淮南本地产的“笨鸡”,即便腌制,现在都腌那种毛色偏红的肉鸡。据卖鸡的摊贩介绍,最近几年,人们对肉鸡的兴趣在逐年减弱,他们出售的鸡主要以本地产的土杂鸡、笨鸡为主,尽管价格要贵一些,但是依然很好卖。
“我卖的鸡以土杂鸡、正宗的土老母鸡为主。”一位摊贩对记者说到。另一位摊贩则说,“我卖的是正宗溜达鸡,农村散放的,20至22块钱一斤,包你正宗散跑的黄色的老母鸡。”听到记者问话,他接了一句,“我每天都卖几十只。”
据淮南市畜牧兽医局调查,最近几年来,淮南市场上的白羽肉鸡逐年在减少,本地鸡受到市民的青睐。淮南市农委养殖业科张宏刚介绍,“现在我们淮南市肉鸡饲养这一块白羽肉鸡不足20%,主要是我们当地的淮南麻黄鸡和青脚麻两种品种占的比较高,大概70%、80%的样子。还有少部分其它的品种。”
淮南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丁三立介绍,市民平时称的大白鸡即“AA白羽肉鸡”,媒体称谓“速成鸡”。它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从美国大规模引进我国,这种肉鸡长的快,肉多,价格比传统鸡便宜,当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动物性蛋白的需要,并因此很快占据市场。当时,淮南麻黄鸡受到的冲击很大,它长得慢,喂得多,不像肉鸡那么出肉,农户大多不愿饲养,淮南麻黄鸡还差点绝了种。在那时,肉鸡可以说是把我们本地的鸡打败了。
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吃鸡肉,还要吃得香,本地土鸡因此重新受宠,它味道好,有滋味,即便价钱高一些,人们也愿意去买。由于受到市场青睐,得以保种繁育的淮南麻黄鸡市场份额迅速提高,在与肉鸡的较量中,淮南麻黄鸡为主的本地鸡又渐渐占了上风。
市麻黄鸡保种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德介绍,淮南麻黄鸡以散养为主,也被人们称为“溜达鸡”,是我省的知名鸡种,不仅母鸡长得好看,公鸡也是红冠绿尾、威武雄壮,过去这种公鸡更是逢年过节送礼的佳品。淮南麻黄鸡不仅长得美,而且肉质紧凑、口味独特,营养价值也很高。“公鸡红烧非常好吃,母鸡一般都是做汤,对病人滋补恢复健康最有好处。”
在人们的印象中,生长期越长也意味着滋味更好些,营养成分也越高一些。尽管淮南麻黄鸡价格比一斤卖4、5块钱的白羽肉鸡贵好几倍,但是依然备受大伙的欢迎,淮南麻黄鸡也抢占了市场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张永德说,目前市麻黄鸡保种研究中心供应的种苗种蛋每年大概在两三百万只,这个数量还不是很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后人们对这样品种鸡的需要量会更大。
据介绍,除了纯粹的麻黄鸡,淮南还主要饲养“青脚麻”,青脚麻一般70来天出栏,是淮南麻黄鸡杂交选育的品种,生长期比白羽肉鸡长得多,这种鸡目前市场售价大概在7块钱一斤,由于价格低、味道好也深受市民的喜爱,市场上随处可见,可以说它也是白羽肉鸡的主要对手之一。田家庵区曹庵镇汤郢养殖场负责人姚松山介绍,这种鸡是本地繁育的主打鸡种,红毛、红冠,长势快、抗病力强,品种非常好。他们的养殖场一批能出栏上万只成品鸡,销路十分看好,“主要是对合肥、淮南周边几个县市,只要喂出来不愁卖。”
记者了解到,“速成鸡”事件发生后,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加强了对全市养殖场的监管力度,目前本地并没有发现不合格家禽产品。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丁三立说,“从平常的检查中翻看饲养档案,和按照省农委的要求送样检测,淮南本地的样品是全部合格的。”丁三立还表示,无论是本土鸡还是洋鸡,他们都一样监管,“第一是我们这边白羽肉鸡很少,第二是绝大多数养殖户还是能按照规范进行饲养的,请广大市民放心地消费。”
通过调查我们看到,被称为洋鸡的白羽肉鸡曾斗败过咱们的本地鸡,如今咱们的本地鸡又斗败了洋鸡,这种转变的原因其实是人们的消费口味决定的,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口味也随之提高,市场自然跟着人们的口味选择,希望今后还会有更多更好品种的鸡肉参与到市场中来,丰富市民的餐桌。
(记者 张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