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七旬翁用画笔点亮山里娃梦想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七旬翁用画笔点亮山里娃梦想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12/11 0:07:0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退休美术教师梁同福在河南辉县一山区学校开设了第一堂美术课,该校也迎来建校史上第一位美术教师

      幸福是什么?对于年逾古稀的老人来说,或赋闲在家颐养天年;或带孙儿忙前忙后;或唱歌跳舞重拾“青春”。而他,一位年近七旬的退休美术教师,却背着画板画笔,跋山涉水到穷山沟里“重操旧业”,教那里的山里娃怎样用画笔描绘出美丽的世界。他用自己的行动述说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走上了一条特殊的支教路。

      他叫梁同福,是一名退休的小学美术教师,现为安徽省及淮南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当年,他“千里走单骑”,途经豫、皖、苏3省,为母亲河——淮河创作了恢弘巨制《千里淮河图卷》,又历时3年潜心创作了《淮南全景图》,为不少市民所熟知。梁老师一生致力于水墨画的创作,他的笔尖除了写意山水,更有淮南发展的点点滴滴。今年9月,梁老师历经几年的争取,终于在河南辉县的一个山区学校里,开设了第一堂美术课。不久前,梁老师的事迹在河南新乡电视台播出后,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网友称赞道:“淮南老翁真牛!”

      一波三折 穷山沟里教美术

      这事还要从2007年说起。那时,梁老师带着学生去太行山区采风,机缘巧合,他来到河南辉县沙窑中学。当得知学校竟没有开设一堂美术课,甚至连一个专业的美术教师都没有时,梁老师感到很震惊。“我爱孩子,爱教师这份职业,看到那里的孩子守着那么美的风景,却无法用画笔表现出来,那种心情很让人难受。”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梁老师自那时起便有了支教的想法。之后的几年里,梁老师又多次探访沙窑中学,和那里的孩子交流谈心,在了解孩子们对美术的热爱时,梁老师便下定决心在当地支教。2010年,梁老师满怀希望踏上了支教路,但却被告知学校已经拆迁……

      转眼间到了今年年初,梁老师再次来到辉县,看到沙窑中学正在兴建,当初的希望又被重新点燃。他立即找到学校的领导,表达了支教的意愿,被欣然应允。9月开学季,沙窑中学迎来建校史上第一位美术教师,学校也第一次开设了美术课。

      诠释幸福 翻山越岭为支教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做事,有事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看到孩子们上美术课很快乐、很享受,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梁老师一提到他的学生,便激动不已。学校总共有9个年级,一个年级一个班,他负责教5至8年级的美术课,共有140名学生。一上课,孩子们便兴奋不已,但他们的美术功底却只相当于城市的幼儿水平。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梁老师因材施教,五六年级先从基础的勾线、填色学起,而七八年级则开始接触色彩、透视、比例等相关知识。画身边喜闻乐见的花草、房屋,有进步后再画简单的人物、风景。通过几个月的教学,梁老师发现有不少孩子在美术方面很有天赋,但他们的家庭大多经济负担较重,根本无力支持孩子走美术这条路。“要是放在城里,家长肯定会让孩子学,而在那里,即便是有天赋,也只能望山兴叹了。”

      梁老师不但义务支教,甚至吃喝都要自己掏腰包,他还为孩子们准备了4000多元的教学材料。“在当地,像画笔、颜料等工具,根本买不到,学校距离最近的集镇也有十多公里的路程,到县城一天只有4趟公交车。而去县城的路又经常堵车,往往去一趟要一天的时间。”在课余时间,梁老师还组织了美术兴趣小组,让孩子们接触更多的绘画知识和技巧。周一至周五上课,周末则自己上山采风。

      呼吁社会 关注教育献爱心

      辉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南麓,华北平原西部。这里学校的教师只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人,艰苦的条件让这里的学生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每天5点多起床,吃过早饭便直奔教室上自习,由于缺水,学校仅能维持日常饮用供水,而饮用水也要靠汽车从山外往学校运送。饭菜也只是青菜萝卜,偶尔能看到些许豆腐丁,几乎没有肉。很多孩子都住在山里,一周才能回家一次,最远的要走几十公里的山路才能到家。为了能让孩子们用上水,梁老师奔走呼吁,在他的努力下,当地的企业为学校资助修建了一个蓄水池,但供水每天也只是定时供应。为了表彰梁老师义务支教的行为,当地政府在节日期间送去了慰问品,但都被他转赠给了学校的食堂,用于改善学生的伙食。“我毕竟年岁已高,万一我走不动路了,那里的孩子该怎么办,谁还会去教他们画画呢?”为了能让美术课不停办,梁老师打算在当地的年轻教师中选一两个徒弟,把他们培养成美术教师,能够接他的班。

      近日,梁老师应邀回淮南以淮河为题材作画,这一走便是三周的时间,这期间梁老师还一直挂念着山里的孩子,等活动一结束他便要立即赶回去。有人曾经问他,这样做到底图什么?梁老师淡淡地说,自己做了一件普通的事,要以有限的精力投身于教育事业,呼吁更多的人关爱这些偏远山区的孩子,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图:梁老师挥毫泼墨、写意山水

(记者 李舒韵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