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通区孔店乡舜南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被评为“淮南市生态村”。
科学合理规划 描绘发展新蓝图
舜南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村“两委”重新审视村情,根据市《关于推进农村农房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实施意见》(淮发[2011]20号)文件精神和村内各自然村的经济基础、自然生态等要素,科学规划了全村产业发展布局、村庄建设,制定了《孔店乡舜南村农房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实施方案》。《方案》按照“改善生产条件、培育主导产业、优化生活环境、提升乡村文明、构建和谐农村”的要求,提出了建设美好舜南新农村的奋斗目标。
改善居住环境 展示发展新气象
走在舜南村整洁的水泥路面上,眼前呈现的是一幅焕然一新的农村面貌:小红瓦、暖黄墙,花木成片,路灯成行,小桥流水……不少老人坐在家门前纳凉,儿童在新建的篮球场上嬉戏。“没想到这辈子我还能出家门就走水泥路,门前就见花园”,“晚上还有太阳能路灯照着,没有黑路走了。”群众喜悦地诉说着农房改造工程的实施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改变。
在孔店乡舜南村农房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村“两委”始终把农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是否惠及民生,是否促进新农村建设作为衡量农房建设和改造工程成效的根本标准。本着“维护群众的民主权利,让群众当家作主”的原则,通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的形式,最终确定选择房型、对外招投标、与中标公司签订相关协议等工作。按照统一建设规划、统一调整用地、统一组织施工,施工方采取包工不包料的方式承建安置点房屋,村干部、生产队长和拆迁户代表组成联合工作组,负责工程原材料采购、质量监督和矛盾调处工作。做到了改造前农民乐意,改造后农民满意。舜南村200户农房改造工程共改建3000平方米,粉刷墙体30000平方米;修建环村道路3公里,下水道2000米;新建休闲文化广场1处,篮球场1处,垃圾池16座,厕所200座;实施村庄绿化改造工程,植树2000余棵;实施亮化工程,新建路灯40个;并对草危房、废弃猪圈、牛棚、厕所、垃圾进行了统一拆除和清运。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
调整产业结构 唱响发展主旋律
村两委班子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工作主线,积极探索适合本村实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发展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果林业。在沿山一带鼓励大家发展苗木和经果林业。过去大家都是各自为政规模小,没有优势。通过村“两委”的积极带动,现在已有经果林300多亩。二是发挥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猪、羊饲养是舜南村的传统产业,但由于饲养量少,没有形成规模,为了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特制定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奖励办法,对养殖大户进行重点扶持,目前,村里养殖业发展得到了长足进步,养殖大户达10余户。村里的养殖大户郑礼涛在政策的扶持下,现年产生猪2000头,土鸡1000多只,纯收入达40余万元。
深化民主管理 村民自治创高效
舜南村村党支部建立和完善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监督委员会,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议事组织参与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使村各项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深化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程度,加大了监督力度,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由群众对村集体财务进行检查审理,张榜公布,接受监督。使村干部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增强了宗旨观念,转变了工作作风,把为民服务的思想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带领群众致富有机的结合起来,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美好乡村建设是时代的使命、干部的责任、群众的期望,更是对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考验。今后舜南人将以锐意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细致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美好乡村建设之中,力争把舜南村建设成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通讯员 黄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