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稳中趋好 好中求进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稳中趋好 好中求进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12/4 6:43:0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前三季度全市商务经济运行综述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商务系统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和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战略,突出内贸惠民、外贸扩张、外资提升、外经突破、市场稳定,统筹推进促消费、稳增长、调结构、拓市场、惠民生重大举措,全市商务经济继续呈现稳中趋好、好中求进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1-9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183.5亿元,同比增长15.6%;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2.73亿美元,同比增长67.0%,增幅全省第六,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5.4、34.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完成1.97亿美元,同比增长207.4%,增幅全省第一,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84.7、137.5个百分点;引进外商直接投资1.4亿美元,同比增长63.4%,增幅全省第二,高于全省33.1个百分点。对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2.64亿美元,总量全省第三;同比增长126.4%,增幅全省第一。

      一是城乡消费增长平稳。以重点商贸项目为主攻方向,以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惠民政策为突破口,着力激发城乡消费潜能。围绕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并出台了《淮南市城市商业网点专业规划》、《淮南市加油加气专业规划》两个规划和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物流业、会展业、电子商务的四个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政策文件导向导航作用,帮助经济“三驾马车”真正发力。1-9月份,我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按城乡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7.3亿元,增长15.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2亿元,增长14.3%。按类型分:批发零售业发挥主导地位,实现零售额162.5亿元,同比增幅15.8%,占社会消费品比重达88.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亿元,同比增长13.3%。全市新增限额以上企业120个,总数达259个。全面开展2012消费促进年活动,圆满举办了豆腐美食文化周活动,开展了全市“十佳”优质管理服务酒店、“十佳农家乐”风味餐馆、淮南王豆腐宴等评选活动。截至9月底,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69.1万台,总销售额18.75亿元,万户农民家庭累计销售数量全省第一。全市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13个,农家店1183个,实现乡级全覆盖;完成农家店信息化改造270个,提升了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水平。

      二是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今年以来,我市12个重点调度项目完成投资15.2亿元。东方国际购物中心主体结构建成,引进银泰百货入驻;海沃·世贸商城主体完工,引进大连万达院线;万国广场完成投资1.3亿元;淮南文商城8万平米商业街开业;永安建材博览中心即将开业,引进居然之家;淮南国际汽车博览城、淮南浙江商城、淮南国际商城、西部商贸文化城、熙城购物公园、亿联·皖北五金家居城、台湾汽车摩托车配件城及4S店等快速推进。淮南现代农副产品物流园成功签约。

      三是放心体系初步建成。以便民惠民为主线,以“放心菜”、“放心肉”、“放心店”、“放心家政”、“放心早餐”五位一体“放心体系”为抓手,我市加快打造民生商务。全市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完工43个(投入使用21个),在建10个。公益性菜市场和蔬果社区便利店分别建成2个和3个,专业配送中心1个。全面推进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清理审核,我市首座万吨冷库竣工投产,完成全年8000头市级活猪储备任务。建成城乡“放心店”11家。首次建成并开通12312商务投诉举报平台、家政网络服务平台和定点屠宰远程监控平台“三网合一”工程,三个月内共受理各类投诉、举报、咨询电话300多起,处理率达到100%。家政服务网络涵盖家政、维修、医疗养老共十大类150余项,500余家具有相关资质且登记在册的服务公司可供市民选择,涵盖全市各县区。首个新建总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主食加工配送基地初步建成。启动我市首批20个早餐亭建设,10月中旬投运。完成凤台县20家早餐网点布局,实现县区全覆盖。

      四是对外贸易增势强劲。我市大力深化“政策促进、平台搭建、跟踪服务、部门协作”四项机制,力保外贸发展增势。淮南历史上首次设立海关工作组和检验检疫办事处,并在皖北五市率先开展业务,有力推进了贸易便利化和对外招商引资。成立了市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完善了相关议事规则。首次开展全市外贸大宣讲活动,新增获权企业30家、实绩企业12家。加快建设光伏产品六大出口商品基地。1-9月份,全市一般贸易累计出口1.22亿美元,同比增长179.0%。民营企业发挥出口主力作用,出口17499.9万美元,同比增长302.1%,占全市出口88.9%。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出口均大幅增长。进口完成7619.2万美元。

      五是招商合作势头正旺。我市积极搭建立体化、多元化招商平台,加快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高规格组团参加第7届中博会、第16届西洽会、第111和112届广交会、第22届华交会、第16届投洽会等重大活动,签约大项目40个,总投资额超600亿元。跟进服务、协调推动中日友好肿瘤医院、日芯光伏、镍锌电池等大项目加快实施。顺辉锚固公司投资800万美元,在俄罗斯设立研发分销机构,实现我市对外投资零突破。首个“对外劳务合作输出基地”在潘集挂牌。沙特石化二期和三期、蒙古铜矿一期、越南化肥等超千万美元的境外承包工程加快推进。

      六是市场整治成效显著。市商务局充分发挥市整规办牵头协调作用,努力优化市场经济环境保障发展。全面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参与部门35个237人次,举行开幕式、城市广场、街头宣传活动17次,群众参加1.7万人次,提供咨询服务7000人次,发放诚信宣传册3.7万份,发送诚信宣传短信1.47万条。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7.8万人次,车辆2.7万台次,查处各类经济案件580件,案值314.35万元,捣毁窝点72个,移送司法部门19人,拘留5人,逮捕9人。市场经济运行监测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优化了38家样本企业结构,完善了生活必需品监测等7个监测系统。

(记者 武春晖)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