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时节,走访潘集区祁集镇,震撼于这里打造美好乡村的实干精神:从镇里包括主要领导的所有机关干部,到8个村及社区的干部,每天上下午聚集在陈郢村依次成片整治村庄环境。据说,这已经干了第三个星期了。
记者目睹到这样一幕:下午快到两点,镇机关干部又是一身劳动装束,纷纷走出办公室,按时下村劳动。
这不是作秀!不是只干个三五天时间,也不是光弄个村头路边好看,而是整村推进,建设周期长。镇村两级干部,每天除了工作要事必须请假外,一律投身于整治村庄脏乱差环境的一线。
“带着干部干,做给群众看,发动群众一起干!”祁集干部作风的转变,就是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的动员令!
作为国家农村环境2012年度连片整治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祁集攻坚战,一直在沸腾。
陈郢村,从10月底起成了一个喧腾的工地。挖掘机的轰鸣声响彻村庄,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映入眼帘。
扒掉草堆、砍伐杂树、整理旧农具、清除废弃猪圈、推倒破旧厕所、推平闲置土地……房前屋后,一户户清理,一片片整治,每天清运的垃圾都有好几十车。目前,已整理腾出庄内闲散土地约百亩左右;新建和待建10座公厕;实施一百几十间危房改造;新修两条道路,形成陈郢村“四纵四横”路网格局。
粉墙、灰瓦、坡屋顶,典型的汉代民居风格。喜看陈郢村,房屋“穿衣戴帽”工程给这里带来靓丽的容颜。
美不美,看看村民的笑容,就能找到答案。
走进村民曹传根的小院,看到他家的三层楼顶披上了漂亮的灰瓦。这位中年汉子满意地说,“家里的楼房加顶后,隔热防冻,十分漂亮,俺们群众拍手欢迎啊!”
房屋“穿衣戴帽”工程,由北向南逐步推进。村党支部书记曹云涛告诉记者,这项工程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目前已完成了15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4。
漫步在陈郢村的主干道,与我们同向而行的高个村民叫李绪永,约有三十来岁。他指着村落前方说,“穿衣戴帽”工程,“马上快走到俺们家那里了。看看建好的这一片,比那一片漂亮多了!”
真抓实干,百姓受益。
采访生态立镇的祁集,对于另一桩大事的印象很深刻。祁集豆腐名声大振。而祁圩、陈郢、劝桥三个村,更是实实在在的“豆腐村”。农村污水处理难、排放难的“瓶颈”,该怎样突破?
探访“中国豆腐文化第一村”——祁圩村,转到村头,一眼就看到豆腐产业园的桥头边立起一座生态式污水处理站。这个站今年夏天落成,日处理污水500吨,一举解决了农村污水处理难、排放难的大问题,覆盖周边6个行政村,受益村民1万余人。
回想数年前,记者在此处目击到:桥下大沟里黑水横流,一片狼藉。而今天,沟里填了厚厚的土,花木成片,绿意盎然。
最近在陈郢村,同样一座包括豆制品加工废水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正在建设。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听说整个工程再有一二十天就能竣工了。
配套修建长16.1千米的污水收集管网,已基本收尾,覆盖范围包括劝桥、陈郢、曹岗、祁集、陈湖五个村。
生态立镇,就是一个强有力的抓手。这个镇力争今年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动作抓环境管理,力推星级示范工程,力推量化考核工程……
垃圾焚烧站工程、污水处理站工程、下水道工程、清淤工程、路灯工程……祁集镇201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共有21项,仔细分析一下,基本上都与美好乡村建设有关。截至11月底,大多数项目已告竣。
新祁集,新契机。国家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区,给执着追求“生态立镇”的祁集赢得新机遇。但实干兴镇,真抓才能赢得新气象!
(记者 胡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