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财政促进粮食产业大发展纪实
近日,记者在淮南市新河粮食产业园看到,该园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300万元,综合办公楼、园区仓库和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竣工,新增仓容2万吨。在淮南新时代粮食产业物流中心,记者获悉,该园区占地360亩,总投资2.17亿元,目前完成投资近2000万元,办公楼、一站式服务楼主体工程已完工,规划建设10栋高大平房仓正在施工建设当中,不日,高大雄伟的总库容达8.6万吨的现代化粮食产业物流园将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淮南市这些在全省领先的粮食产业化园区的建设得益于粮食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的设立和使用。粮食产业化园区的建设同样得益于有效地发挥了财政的杠杆作用,起到了良好引导和带动效应,促进了我市粮食产业的华丽转身。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粮食产业化跨越工程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我市粮食资源优势,推动粮食精深加工转化,快速提升粮食产业化发展水平,从2010年开始,淮南市设立了粮食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每年200万元。重点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品牌创建和粮食精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等,支持产业园区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等,截至目前,该专项资金已对全市粮食产业化发展进行了为期3年的扶持,扶持范围涉及6大类,其中在支持粮食产业园区建设上共投入专项资金65万元,在仓容建设和仓库维修上共投入专项资金45万元,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贷款贴息方面投入专项资金206万元,在粮油精深加工新建项目和设备技术改造上补助专项资金165万元,在粮油品牌创建方面投放奖励资金59万元;粮食安全监管和省级以上宣传展出费用60万元。
财政专项资金可以说以一当千,带动约6亿元的粮食产业园区项目建设蓬勃发展。市财政专项扶持资金65万元的导入,为全市粮食产业园区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凤台县现代粮食物流园于2011年12月份开工,占地300亩,总投资3亿元以上,集仓储服务区、物流贸易区、精深加工区于一体,目前已完成三通一平等基础投资1000多万元。现代化的粮食产业园区兴建,对提升全市粮食承储条件、增强粮食储备能力和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引凤筑巢,带动一批约2亿元的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快速赶超。3年来,我市共新建15个粮食精深加工项目,合计新增产能3390吨以上。抛砖引玉,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和搭建的项目平台,争取省级以上财政扶持资金共3300万元以上。3年来,国有企业获省级以上财政扶持2776万元,其中淮南新时代粮食产业物流中心获2011年重点粮食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奖代补资金1045万元,获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资金400万元。民营龙头企业如淮南市国惠园米业有限公司、淮南市田家庵曹庵王郢米面厂、淮南佳益米业有限公司、凤台县米王粮贸有限公司、凤台县日福面粉有限公司等分别获粮食机械化种植、中低产田改造、粮食订单生产、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贴息等省级以上财政扶持资金共约550万元。
三年来,通过引导、鼓励和支持,全市共新增涉粮类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省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新增安徽省名牌产品2家、安徽省著名商标5家、有机食品1家;新增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7家、安徽省“放心粮油示范企业”22家;新增粮油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荣获粮油类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国家专利3项。
采访中,市粮食局局长许克刚告诉记者,资金的注入,促进了粮食市场化经营,带动了农民增收,市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以淮南市九禾良源物流有限公司为载体统一从市农发行贷款1.18亿元,从事小麦市场化收购经营;这一举措,解决了当年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据统计,2010年至2012年国有粮食企业共入市收购粮食47万吨,其中小麦39万吨,稻谷8万吨;3年来粮食部门积极入市收购带动农民增收近亿元。下一步,市粮食部门将依托产业园,继续进行市场化经营,既稳定粮食价格,促进农民增收,也为自身创造一定利润,实现双赢。
(记者 刘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