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段校园爱情故事,窥视高校里的假恶丑,致敬校园里的真善美
大学生自拍微电影火遍高校
三部单反相机、一帮象牙塔里的文艺青年,耗时5个多月拍摄的微电影《爱·夏》最近在我市高校校园里火了。看过它的人各有说法,但对于这部微电影主创人员的勇气和创新,高校学子们都给予了极高评价。
11月11日,光棍节,在这个略显特殊的日子里,记者观看了由几位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爱·夏》。在这部电影里,主创人员通过青涩的校园故事表达了对爱情及真善美的歌颂和向往。推荐这部微电影给记者的大学生董萍萍告诉记者:她和不少同学看过这部微电影后,都觉得拍的不错,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和片段,现在已经成了很多寝室卧谈会的主题。
当天,记者联系到了这部微电影的副导演吴多泽,他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是淮南师范学院的一名在校大三学生,这部电影的导演邵冬冬今年七月刚毕业就业,电影里的其他主创人员目前还都是淮南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吴多泽说他们创作这部电影的出发点是希望通过电影中的三段校园爱情,来窥视高校里的假恶丑,致敬校园里的真善美。抱着对电影的热爱,吴多泽和其他十多位大学生一道于今年5月成立了《爱·夏》“剧组”。剧组建立时还是大四学生的邵冬冬任总导演,拍电影耗费的3000多元经费也主要是由他负担。11月11日,记者联系到目前在杭州一家传媒公司任职的邵冬冬,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酷爱看电影,但是喜爱归喜爱,却总觉得拍电影这件事距离自己太遥远,直到一部微电影《老男孩》火遍网络,重新撩起了他自己拍摄电影的想法。
总导演邵冬冬告诉记者:因为缺乏专业设备和资金,他们拍摄这部微电影时所用的摄影机器都是三位“摄影师”自己无偿提供的单反相机,导轨是用借来的三轮车替代的、摇臂是三脚架与人工“合成”的……总之,《爱·夏》剧组里使用的设备几乎全是业余的,但是就是这些业余的设备却拍出了包括校园、公园、电影院、招聘会等在内的70多个场景、40多G内容。经过最终剪辑,《爱·夏》变成70多分钟的微电影,火遍高校。
图:《爱·夏》剧组自制的主创海报。
(记者 苏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