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来,“矿工世家”出身的孙国庆坚持用听国歌、升国旗的方式与祖国同过生日——
我骄傲,我的生日是国庆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激扬的国歌声中孙国庆度过了55岁的生日。而这个听国歌升国旗与祖国同过生日的方式他已经坚持了22年。
孙国庆告诉记者,他1957年10月1日出生,从小在淮南长大,是李一矿的一名普通工人,后来随着工作的调动去了淮北的百善矿工作,在那里成家生女,淮南这里还有他的姐姐、妹妹,每年他都带着妻女回来看望姐姐、妹妹。而今年正好赶上国庆长假,他带着妻子来到了淮南姐姐家,“从我女儿出生那年起,我开始用升国旗这种特殊的方式为祖国和自己过生日,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了22年。”
孙国庆告诉记者,他的父亲1919年出生,十几岁便跟着他的爷爷下井挖煤。父亲干过的煤场很多,有日本人占领的,有国民党统治下的,在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依然是矿工。孙国庆小时候,父亲就经常跟他说,他在这些窑厂工作的待遇与地位截然不同,下“日本窑”的时候,看到的景象用“悲惨”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监工或包头动辄用皮鞭抽、冷水泼,淮南的“万人坑”就是堆放因事故或意外身亡的工人们尸体的地方,工人们忍受着非人的折磨,迫于生计才为日本人“卖命”。国民党统治下的窑厂情况有了点转变,皮肉之苦基本不存在了,但工人们依然没有经济保障和安全保障。让矿工真正挺起腰杆,觉得自己活得有了“人样”,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领导下,矿工成了革命的主力军,成了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不但经济有保障,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大家干起活来就觉得是在为自己的国家出力,积极性都特别高。
1957年,父亲37岁时,孙国庆出生了。由于孙国庆是“西”字辈,父亲冥思苦想为他起了个“孙西望”的名字,“西望”与“希望”是谐音,父亲说,孩子生在新中国,是大有希望的。全家人对这个名字特别满意。待到去报户口时,派出所的指导员随口说了一句“国庆节出生的,还不如叫孙国庆呢!”,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父亲当时便决定给我用“国庆”一名。
在孙国庆生活的那个年代,大家过生日的概念都很淡薄。但每当国庆节全国人民庆祝节日时,总让我有一种爱国的自尊心和自豪感。1990年女儿出生后,孙国庆从井下调到百善矿多种经营劳服公司,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生出了一个升国旗过生日的念头。从那时,每到国庆节,因工作原因他就会买一面新国旗,亲手挂在公司的顶楼下,这也可以算是他为祖国和自己过生日的特别方式吧,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2005年他离开公司。后来,孙国庆换种方式延续这种过国庆的习惯:把一面国旗插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每天有国旗相伴,自己心里始终是温暖的。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3周年,正好赶上中秋国庆两节相遇,而他的女儿也在前年在淮南工作了,他和妻子一同来到了淮南看望女儿和亲友,在姐姐家听着国歌与祖国共同过了生日。孙国庆告诉记者,他想把父辈和自己的故事再一次告诉女儿,让90后的孩子在这个特定的日子里感受不只是他还有全中国的人民和为新中国无私奉献的人民的爱国情怀。希望她能铭记心中。
(记者 马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