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援疆支教,他一待就是两年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援疆支教,他一待就是两年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9/11 0:00:0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012年教师节来临之际,我市谢家集区第四小学的优秀语文教师钮维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他在援疆支教期间所创作的歌曲《援疆之歌》,正式被确定为安徽省援疆工作队队歌。

      2010年8月,钮维作为安徽省首批援疆支教教师之一前往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支教。钮维老师告诉记者:到了皮山县之后,他被分到皮山县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虽然是一所县直学校,但那儿的教学水平并不高。他到后,校方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为该校在教学上带去实实在在的改变。钮维说:“为了不辜负边疆人民的厚望,不给家乡人民丢脸,找到适应当地学生的教学良策,那段时间他不知苦熬了多少个夜晚。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以突出的教学能力获得了校方认可,被任命为教务主任。

      当上教务主任后,钮维借助观摩课、多媒体教学等形式,把自己掌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分享给当地教师,大大促进了该校的教学发展。在钮维老师的指导下,当地教师李琪执教的语文课《窗前的气球》成为了和田地区小学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最佳一节课。钮维老师就是这样通过无私的帮助,把皮山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一步步带高,在2011年8月,钮维老师支教一年期满后,深受其益的当地师生恳请他再留一年,深受感动的钮维老师,最终选择在皮山县继续支教一年。两年下来,钮维老师先后获得“全国敬业奉献好人”,和田地区“优秀援疆干部”和皮山县“优秀援疆支教教师”等殊荣。

      钮维说:正是因为对新疆的热爱、对教育的热情,才激励他创作出《援疆之歌》。

      今年暑假之后,已经返回谢家集区第四小学投入紧张工作的钮维老师告诉记者:现在,他在新疆皮山县支教的那些往事就像一部电影,经常会在他的脑海里回放。

      钮维老师告诉记者:2010年8月,在接到组织上推荐去新疆支教通知前,自己刚做完鼻子手术,医生嘱咐注意保护,特别是不能吸入脏物。听说要去风沙漫天的边疆,家里人都不同意,连邻居陈阿姨都问他:“钮维,你去干啥?那里的条件多苦啊!你父母身体不好,他们只有你一个孩子,你走这么长时间,谁来照顾他们。”可执意援疆的钮维坚持自己的想法,并说服了父母和亲人,踏上了奔赴新疆的路程。初到新疆皮山县,钮维被边疆风光深深吸引,但不久后,他就被这里的狂风和飞沙折磨得嗓子沙哑、嘴唇干裂、皮肤瘙痒、鼻子流血。钮维说:每当他身体不舒服心里想家的时候,他看看教室里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很快自己就有了力量,马上就会充满工作的热情。

      2011年春节期间,钮维的父母双双因病住院,为了不影响钮维的支教工作,两位老人一直瞒着钮维直到他放假回到淮南。钮维说:回到淮南后,他看到自己的父母躺在病床上,他的眼泪再也藏不住了。然而,为了把援疆支教承诺坚持到底,钮维老师在父母身体稍微好转后,又返回了新疆。

      回想起支教新疆两年来的点点滴滴,钮维老师说:这是我一生的精神财富,我永远忘不了新疆、忘不了那段艰苦而快乐的时光。

(记者 苏国义)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