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今年刚大学毕业,因为想考公务员,最近他一直在浏览各政府部门网站,熟悉各部门的工作,也学学公文写作。不过,这也让他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事儿。
“许多部门都在网站上设立了相关的‘信息公开’板块,比如公布办事流程、服务导航,甚至可以看到一些价格、收费项目的公开。”杨凯说,在他的印象中,这种“公开”力度比以往大了很多。
其实,近年来,安徽省一直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老百姓也明显感受到,自己与职能部门间的距离越来越近。2011年,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实施意见》,就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努力使安徽省成为全国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投资环境最优、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地区之一。
如今,2012年已经过半,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安徽省“政务公开”的考核开始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人民团体和新闻媒体的监督,老百姓满意与否已经成为评价职能部门“政务公开”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而对于那些在“政务公开”中没有落实好工作责任的职能部门,政务公开领导机构将会同本级纪检监察部门对其进行限期整改。
“相信许多老百姓和我一样,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民生方面的信息公开。”杨凯觉得,政务公开只有抓住了“民生”这一关键词,才会得到更多老百姓的支持。
在2012年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的安排中,“大力推进民生领域信息公开”便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保障性住房、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生产安全等,每一项都事关老百姓的生活。
同时,我省还要注重发挥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信息公开栏、公共图书馆等渠道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微博、网络问政等公开形式,方便社会公众及时获取政府信息。(中安在线 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