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火炬点燃澎湃激情,强大动力加速崛起进程。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当表率,勇创佳绩,带领全省人民奋力推进美好安徽建设伟业——
科学发展创先进 兴皖富民争优秀
这是一场生气蓬勃的伟大实践,这是一次不辱使命的光荣征程。
两年多来,全省逾14万基层党组织、300多万名党员,紧紧围绕“为科学发展创先进,为安徽崛起争先锋”主题,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大江南北,处处激荡着奋发向上的昂扬意气,人人满怀着干事创业的豪迈情怀。
党旗在召唤,先锋在行动。破解发展难题、排查矛盾纠纷、化解民生忧难、铸就坚固“堡垒”……创先争优活动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保持、巩固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奏响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时代强音。
党员干部模范带头,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创先争优”似燎原之火,形成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的生动局面,创先进、争优秀正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为兴皖富民大业注入了无穷动力。
锻造强大“引擎”
——把创先争优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谋发展、议发展、促发展
面对土地资源稀缺局面,淮北市洪庄村党组织开展以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双带”活动,让党员成为致富的先锋模范。党员科技示范户王克运带头兴建日光温室,发展有机蔬菜。在党员带动下,目前,洪庄村已发展日光温室近500栋,带动428户群众走上富裕路。“我是党员,就要带头创业,带领群众一起致富。 ”6月25日,站在碧绿的菜畦旁边,王克运这样告诉记者。
创先争优,就是要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把正在干的事情干得更好。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突出实践特色,以更加旺盛的热情和创新活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
“露一手、献一策、上一课、做一件好事、提高一秒钟效率、节约一分钱成本”。奇瑞公司设计的“六个一”创争载体,让党员群众人人能做到、时时可为之,激发了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促进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评选“红旗党组织”、认领“党员示范岗”,省高校系统搭建创争平台,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进教育教学、管理科研。
创先争优只有和中心工作融为一体,才能取得扎实成效。
铜陵市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等中心任务开展创先争优,有力地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池州市紧紧围绕服务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开展创先争优,有力保证了江南产业集中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谋发展、促转变、献良策、干实事”、“争创五个一流、争作五个模范”……126个省直单位的6000多个基层党组织、8.2万多名党员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争当表率、争创新业绩。
服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战略,省法制办主动作为,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建立示范区法制协调合作会商制度和联络员制度,积极提供法制服务和保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全省住建系统开展创百个优质服务窗口、千个优良示范工程、万个优秀党员先锋岗的“三优”创建活动,激发党员干部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发展。
着眼大局,我省连出实招: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出台系列举措,打造加速崛起新平台;在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上,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推动自主创新、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动作用,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和发展质量;在统筹区域发展上,将资源、政策向欠发达的皖北地区倾斜,激励皖北地区加快发展、迎头赶上。
行胜于言。广大党员在工作一线默默奉献、在本职岗位呕心沥血、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谱写了一曲曲激荡天地的壮歌,涌现出“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书记”沈浩、“永不松套的老黄牛”王坤友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防汛抗洪、抗旱保苗、抗震救灾等任务面前,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组建突击队、设立责任岗,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提升“和谐指数”
——悉心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倾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用心倾听民声,虚心汇聚民智,耐心化解民怨……面对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复杂现实,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社会的“和谐指数”,让加速崛起的安徽既充满活力,又稳定和谐有序。
无为县刘渡镇沿河村数百名群众,因水面承包发生纠纷,眼看就要发生大规模械斗。紧急关头,到村排查的刘渡司法所所长、共产党员管文生及时赶到,稳住事态。此后,管文生又10多次下乡,终于用耐心、热心妥善解决了争议。 “作为一名党员,就要迎难而上,用热忱融化群众心中的坚冰。 ”多年来,管文生把调解室搬到田间地头,“有困难,找老管”,成了群众的口头禅。一年时间,管文生摘掉了刘渡镇“信访大户”的帽子,两年时间破天荒地获得市“信访先进集体”称号。
畅通群众诉求,才能把握群众脉搏;倾听群众心声,才能贴近群众心窝。各地各单位通过开通咨询投诉电话、开辟网上专栏、设立举报信箱、专人接待群众来访等方式,积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创先争优带来的新变化。
安庆市在创先办设立“解决问题组”,由纪委牵头,协调解决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问题,全市共解决下基层活动中了解到的问题12万多件,投入资金9亿余元,办结率86%,群众满意率达95%。芜湖县创新模式,整合资源,搭建“综合受理群众诉求、有权解决群众问题、快速化解矛盾纠纷”信访工作新平台,把信访“转交办”变为“直接办”,变矛盾“中转站”为“终点站”。省卫生厅坚持将创先争优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行风建设结合起来,以“三好一满意”活动为抓手,切实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和行业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与基层“零距离”接触,与群众“面对面”交心,把党委、政府的声音送下去,把群众的诉求带上来,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社会和谐度明显提升。
架设“连心桥梁”
——满腔热忱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神圣的宗旨,铭刻在每一个胸怀理想、不懈奋斗的共产党人心间。从皖北广袤平原到皖南大山深处,广大党员干部践行根本宗旨,以满腔热忱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为民之歌。
“天仓岭头一道弯,历来无道可下山。网上晒诺效果显,党员践诺把头牵。创先争优树旗帜,无私奉献是关键。群众愿望终实现,笑看通途上青天。 ”舒城县晓天镇天仓村道湾组位于高山陡岭间,长期交通不便。储德明、储德兴、储成福3名党员践行创先争优承诺,带领乡亲们修通一条3000多米长、4.5米宽的公路,让道湾组告别了不通公路的历史。通路那天,村民储成红感慨万千,即兴赋诗一首。
最美丽的风景,在日夜辛劳的忙碌身影中绘就;最深厚的感情,在柴米油盐、嘘寒问暖中凝结。
今年以来,家住滁州市紫薇南路社区的低保户姜厚成老人,生活改善了不少。去年底,滁州市政府负责人到姜厚成家中走访,看到老俩口带着一个孙女艰难度日,考虑到姜老汉老伴腿部受伤,市政府负责人当即联系社区尽快为老人提高低保标准。孙女高中学费支出是一家人最大的负担,党员干部帮忙写材料、出证明、跑部门,申请到“春蕾计划”资助。 “各项补助加在一起,俺老两口一个月有近千元收入,基本生活不再愁了,孙女的学费也有了保障。 ”姜老汉十分满意。
窗口单位服务群众最直接。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各行业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广泛开展微笑服务、挂牌上岗、岗位竞赛等活动,努力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铜陵市老洲乡派出所建立车轮上的“流动警务室”,彻底打破坐堂办公、等待式接警的模式,真正让派出所流动起来,让民警走出去,把警车开到老百姓家门口提供便民服务。合肥燃气集团“徐辉假日小分队”十多年如一日,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义务为居民维修燃气管道、提供安全检查。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将热心问候、精心服务和衷心祝愿贯穿工作全过程,全力打造“微笑服务、温馨交通”品牌,赢得普遍赞誉。
群众呼声就是第一信号,群众需要就是第一选择。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和期待,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在人民群众心中矗起丰碑!
构筑坚强“堡垒”
——党员身份亮出来,党员形象树起来,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前进就要有旗帜,战斗就要有堡垒。加强基层组织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活动的基础和保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形式,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新活力。
金寨县桃岭乡创新党小组设置模式,按“经济发展”、“文化宣传”、“外出创业”等类型灵活设置党小组。 “开展这项创新设置以来,党组织在带领群众致富、引领文明新风等方面的前沿阵地作用进一步显现,激发了农村‘党建细胞’的生机活力。 ”乡党委书记叶章科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有效形式。目前,以农民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全省共设置了1300多个功能型党支部、5000多个功能型党小组。新经济、新社会“两新”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全省10.2万户独立法人非公企业中,有4万多户建立党组织。全省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在外出务工党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了1780多个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立了900多个流动党员联络站。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鲜艳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坚强战斗堡垒。全省各地不断创新载体,让党员身份亮出来、党员形象树起来。
夏日炎炎,砀山县玄庙镇三联村,果蔬专业户冯学清正指导村民运用新技术。“去年,县里开展党员星级创评活动,我对照创星争星标准,承诺免费向群众提供技术和种苗,成立果蔬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 ”冯学清说,目前已经有187户加入到他们创办的果蔬专业合作社中来。
“数数自己几颗星,工作好坏自分明”。星级创评活动是近两年我省在基层开展的一项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探索。 “星级党组织和党员均按五级设置,采取分级考评、逐级复核的方式,每年评定一次星级,实行动态管理。 ”省委组织部农村组织处负责人介绍说,星级创评的开展,激发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动力。
“基层组织共建、干部人才共育、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群众共抓”。几年来,我省基层党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结对共建”活动,推动城乡党组织、村企党组织等广泛共建,服务基层群众。目前,全省已有1.2万多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成对子,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党群共建,全民参与,使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共同追求。 2011年以来,全省坚持党建带工建、团建和妇建,全面加强基层群团组织建设,全省非公有制企业新建工会组织2500多个,团组织3500多个。
争先进不停步,创优秀无止境。创先争优,是党的建设永恒主题,“十二五”是安徽奋力赶超、跨越崛起的关键时期,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正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蓬勃的生机与旺盛的活力,立足本职岗位平台,奉献美好安徽建设大业。(中安在线 记者 黄永礼 汪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