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时政新闻 > 安徽省17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安徽省17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2/15 13:41:3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2月14日举行的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省共有17项成果获奖,涉及新能源、新材料、语音技术、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开采等多个领域。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6项。获奖项目中,我省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8项,参与完成的项目有9项。

  在我省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中,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主持完成的“基于力传感的人体运动信息在线获取方法与现场训练指导系统”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分别是: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技术研发、系统应用及设备产业化”,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的“大型石化装置系统长周期运行风险的控制与评估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合肥水泥研究院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关键装备的研发与应用”,蚌埠玻璃研究院的“太阳能电池用微铁高透过率玻璃成套技术及产业化开发”,中国科大和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交互关键技术及应用开发平台”,安徽理工大学的“我国东部煤矿深井巷道松软围岩失稳安全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铜陵有色的“复杂难采深部铜矿床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我省获奖项目在产业化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完成的“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技术研发、系统应用及设备产业化”成果,通过技术转化实施了产业化,并在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和广州亚运等典型城市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中得到应用示范,促进了我国环境监测仪器新兴产业的发展。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的“大型石化装置系统长周期运行风险的控制与评估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使得我国石化装置在运行风险降低的条件下年检维修费用降低了15%至35%,仅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化工集团每年节约检维修费用就超过45亿元。(来源:中安在线 记者 汪永安)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