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跨省移库”温暖灾区人民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跨省移库”温暖灾区人民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1/17 23:49:3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呜——”,2012年1月15日下午,随着火车的轰鸣声,最后一车满载着淮南“籼优”稻谷的火车启程,离开淮南罗山国家粮食储备库专用站,驶向贵州省安顺国家粮食直属储备库。

      这一车稻谷是淮南罗山国家粮食储备库响应国家下达的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计划、对口支援贵州旱灾地区的最后一车粮食。截至当天,总计8429吨的稻谷已全部运往贵州省安顺市的中储粮直属库,保证了当地群众度过一个温馨祥和的春节,也标志着春节前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战役圆满结束。

      中储粮贵州安顺国家粮食直属储备库主任张振安亲自来到淮南表示感谢。他说,安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距贵州省省会贵阳90公里,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称, 269万人民遭受旱灾,国务院一声号令,没想到淮南罗山国家粮食储备库人员反应如此之快,调整工作如此迅速,粮食转移能力如此之强,有力保证了灾区粮食供应和市场稳定,灾区群众感谢淮南人民。

      2011年,贵州省遭遇特大旱灾,11月下旬,为进一步充实贵州省旱灾地区粮食库存,确保旱灾地区粮食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铁道部、农发行和中储粮总公司联合印发通知,下达2011年第二批国家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计划100万吨。其中,安徽省移库计划15.04万吨,全部为2010年产中央储备中晚籼稻。跨省移库计划的出库从2011年11月下旬开始,全部粮食到2012年2月底全部转移完成。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淮南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作为安徽省重要的国家粮食储备库之一,淮南罗山国家粮食储备库此次共承担跨省移库任务8429吨,任务量位居全省第三。时间紧、任务重,但2012年1月15日,罗山国家粮库就在全省率先完成了转移任务,比计划提前了45天!

     1月15日,记者来到罗山国家粮库看到,在粮库2号仓库里,工人们正在紧张的出仓、打包、计量、转运、装车,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一包包稻谷通过传送带运到火车的车厢里;车厢里,工人们将稻谷摆放整齐;仓库口,一排排满载稻谷的车厢整装待发。

      罗山国家粮库主任王登岭告诉记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年春节来得早,为确保受灾群众的口粮供应,接到任务后,罗山粮库全体人员快速反应,全力以赴投入到跨省移库的工作中。为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保证此次跨省移库工作顺利进行,罗山国家粮库精心组织,规范操作,成立“跨省移库”工作领导小组,布置和落实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控与巡查,加强发运现场的作业规范,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调出粮食数量准确,质量良好,从而保证了调出进度。

      针对装卸力量不足,罗山国家粮库积极协调,组织周边地区装卸力量,克服天气寒冷、交通不便等诸多不利因素,免费为工人提供就餐、住宿服务,实行三班倒,四班共60名工人加班加点工作。

      据了解,罗山国家粮库备有火车运输专用线,“跨省移库”的粮食在粮库装车后直接发往目的地。为保证粮食运输顺利、安全,罗山国家粮库加强与铁路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粮库负责人每天亲临淮南西站、望峰岗站就调运车皮计划事宜进行协调,并派专员进驻车站落实调运计划,为完成“跨省移库”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粮食运出之后,罗山国家粮库严格按照《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实施办法》,及时和调入方核对移库粮食的数量、等级。妥善解决移库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到规范操作,严格程序。

      140多节车厢、8429吨稻谷、100多人50多天的共同努力、提前一个多月完成跨省移库工作,受到了贵州灾区人民的高度评价。

      采访结束时,淮南市粮食局局长许克刚动情地说,贵州旱灾牵动淮南人民的心,更牵动淮南粮食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的心。他表示,罗山国家粮库无论在粮食数量,还是质量上都符合国家标准,圆满地完成了此次“跨省移库”工作,将淮南人民的爱心送到了灾区。

(记者 刘银昌)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