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省经济强劲增长,去年前三季度生产总值同比增幅比上半年高出0.4个百分点。初步预计,全年生产总值有望突破1.5万亿元,总体形势好于全国、领先中部,在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征程中迈出了重要步伐。
多极支撑动力强劲
宿州曾是传统的农业地区,2011年前三季度,该市生产总值同比增幅居全省第五位,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居全省第四位,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等多项指标居全省第一位,呈现出后来居上的强劲追超赶态势。通过抢抓产业转移机遇,该市在制鞋、服装、电子机械、照明灯饰等产业集群取得扎实进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市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过去5年城镇化水平提升10个百分点。
“沿海地区传统加工制造业中心正加速向内地转移,呈现出规模大、集群化、速度快、动力强的特点,这是传统农业地区加快发展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 ”宿州市负责人这样说道。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我省区位、要素资源等综合优势进一步凸显,成为各路产业和资本竞相抢滩的发展热土。与宿州市一样,全省各地都面临着同样的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机遇,呈现出区域竞相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好势头。
皖江城市带和合肥经济圈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皖江示范区经济增长15%左右,合肥经济首位度提高到24%;皖北地区发展继续加快,2011年前11个月,亳州、宿州、阜阳三市工业、投资、财政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域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达到42.3%,投资、财政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省8个和12.7个百分点。
在全国经济增速总体放缓的大背景下,正是这种多极增长的格局,支撑了我省经济保持着稳健而强劲的态势。放眼更长历史阶段来看,自2004年以来,我省经济已经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速达到13%以上,成为“七五”以来发展速度最快、增长最平稳的时期。这有力地表明,我省各地均已经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双轮驱动”和“三化同步”的全新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持续性、协调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强劲而充足的内生动力。
转型升级活力迸发
淮北因煤而兴,但一直承受着煤炭资源逐步枯竭之痛。通过抢抓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的机遇,该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获得了新活力,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非煤产业迅速崛起,已经占据该市工业的“半壁江山”。特别是食品工业异军突起,去年增幅达到55%,已经成为全市第二大产业。
在经济发展环境偏紧的倒逼态势下,各地通过积极主动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的“动力系统”,使经济肌体持续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2011年1月至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增幅居全国第四位、中部第一位,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3%、2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60%左右。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全年预计增长11%左右。通过营造公平、宽松的发展环境,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2011年1月至11月,全省民间投资增长36.5%,占全部投资比重达66.4%,同比提高近4个百分点。
全省经济迸发出新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了对经济要素的吸附能力。在金融和资本市场,2011年前11个月,全省新增贷款2224亿元,直接融资691亿元,均居中部首位;从产业项目的进驻来看,2011年前11个月,全省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增长68.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2.3%,发展要素的集聚又进一步激发了发展活力,从而助力我省在加快转型中保持良好势头,加速跨越崛起的进程。
稳中求进再上台阶
“保持2012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稳定投资是关键。 ”在近日召开的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省发改委负责人表示,要坚持以“861”行动计划为抓手,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一批列入“十二五”规划、符合国家支持方向的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当前,国际市场低迷、国内消费需求不旺,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与新兴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并存,招商引资和出口难度进一步加大,部分行业经营较为困难。在这种复杂局面下,我省将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扩大有效需求作为稳定增长的关键之举。
投资仍然是现实而直接的手段,我省将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和发展需求,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重大项目,确保有更多项目早开工建设、早竣工投产。促进消费是扩大需求的基础,我省将把促进消费需求作为稳定增长的有力支撑,抓住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建设,降低商贸物流成本和居民出行费用,推动生产消费有效对接,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休闲健身、家政养老等新的消费热点。
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针对当前各类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普遍较为困难的局面,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落实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搭建产销衔接平台,促进企业产品销售。同时,我省还将充分利用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政策的综合效应,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聚集创新资源,引导资金和人才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领域,激发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的创新活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尽管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但我省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没有变,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没有变,加速崛起的大趋势没有变。今年,全省经济有望继续运行在又好又快的良性轨道上。
(来源:中安在线 记者胡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