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政府搭台我唱戏 文化“种”在家门口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政府搭台我唱戏 文化“种”在家门口
【字体: 】 发布时间:2011/12/30 0:28:0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八公山区大力推进城乡群众文化建设侧记

      广场、公园、小区、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大大小小的活动场地,唱歌的、跳舞的、下棋的、打球的、扭秧歌的、敲锣鼓的……一台录音机、一块小天地、一群普通人,组成了一个个精彩的百姓舞台,上演着一幕幕欢乐和谐的好剧。

      近年来,八公山区在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推进城乡群众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和谐八公山区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群众文化风生水起、软硬件环境同步提升、百姓成为文化舞台主角……

      从“一间房”到综合楼 群众文化“动”起来

      走进山王镇综合文化站,一楼的多功能活动厅内,蓝色的塑胶场地上,两名群众正在进行羽毛球单打,“好球!”旁边的围观者不时为两人的精彩击球喝彩。“这块场地还经常举办社区乡镇联欢会等一些文艺活动,镇里周边的一些业余文艺团体有时间也会来这儿排练节目。”文化站站长张文虎高兴地介绍着。

      在图书阅览室,我们看到部分书架都空了,很是疑惑,张站长解释说“为了让图书资源得到最广泛的利用,我们开展了送图书进农校活动,把优秀的图书分期分批地送到学校给学生阅读。”在张站长的引领下,我们还参观了文化站的健身室、文化科技培训室、留守儿童活动室等。

      谈到文化站的变化,张文虎感叹不已,2003年他刚到镇文化站工作时,“只有一间办公室,20多平米,主要承担的是广播站的功能,文化活动很难组织起来。”2009年,投资120多万元的山王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后,有700多平米的面积,站内设有多个活动场所,同时,电脑、音响、健身器材等设备一应俱全,文化站一步实现了现代化。前来转悠的村民多了,文化站的人气也旺了。李嘴村村民李辉说“现在没事就来打打乒乓球,看看文艺表演,感觉生活有了更多乐趣。”

      采访中,我们得知,集图书馆、文化馆、文体活动中心和演艺影视中心等为一体的八公山区文体活动中心,目前主体工程已建成,明年将会投入使用。相信这项优质文化设施的启用将会有力推动全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

      从“台下看”到“台上演” 我的快乐我做主

      下午4点多钟,走进位于八公山区劳动新村社区里的活动室,伴随着音箱里流淌出的悠扬音乐,十余位妇女正在认真的排练舞蹈,就一些旋转动作反复地练习。几位大爷围坐在墙边,讨论声乐演奏节目安排,旁边放着二胡、电子琴等乐器。“这块场地是区里多方协调后,拨给夕阳红艺术团做活动室使用的。”随行的区文体局负责人边介绍,边向我们引见了60多岁的艺术团团长李国际。

     “我们团现在有37个人,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有声乐队、舞蹈队、合唱队,平时每天我们都会来这里排练,并且固定安排周三和周五主要排练舞蹈,周六和周日声乐排练。”谈到艺术团的表演活动,李团长滔滔不绝。他自豪地告诉我们,他们团艺术种类多,节目编排丰富,平时除了参加市里、区里组织的文艺活动、比赛外,还经常自己组织专场演出,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一场。“今年仅皖淮机械厂就邀请我们去做了三次专场演出,每场演出我们都要排十几二十个节目。”月底艺术团还准备组织一次社区迎新春文艺晚会献给居民。

      社区居民江德昌喜欢唱歌,没事就到艺术团活动室来唱几首,并且主动要求加入艺术团,团里在对他的专业技能进行考察后,吸纳他进团。在老团员们的带领下,他的进步很大,如今已能上台表演独唱节目了。“从台下的观众走到台前表演,能将快乐心情传递给大家,我感到非常开心!”

      随着广场文化、社团文化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由被动欣赏到自主演绎,由旁观者到参与者,已逐渐成为群众文化的主流。在八公山区,像夕阳红艺术团这样的民间艺术团体目前有20多个,广场、社区、街道、村镇都成为了群众文化活动的舞台。

      从“送文化”到 “种文化” 点亮百姓生活

      近年来,八公山区持续加大文化投入,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组织开展“送电影进社区”、“体育进社区”、社区文化节等多项文化活动,深入社会,走进社区,走进村落,走进千家万户,使文化阳光普照绿色田野。

      文化的种子不在别处,就在群众手里。该区通过组织开展全区性的大型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更广阔的演出舞台,让群众成为文化舞台的主角,群众演戏群众看,群众生活群众演。今年以来,该区组织的“大地欢歌”、“文艺三下乡”、民生工程演出等多场大型文艺活动,都是从本地现有民间艺术团体中选拨的文艺节目。

      “每次选拔节目,报名参加的团队和节目都特别多,我们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八公山区文体局负责人介绍,为了扶持、鼓励民间艺术团的发展,今年以来,区政府筹资10多万元,作为文体活动扶持资金。对于参加演出的团队,会给予一定金额的演出补助;同时对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在省、市获奖的,也会用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支持。

      为了真正地将文化“种”到百姓心中,区文体局还从市里邀请相关专家、组织专业人员进社区,对广大爱好者进行文艺辅导,这些都充分调动了各类文艺队伍的积极性,激发了广大居民参与的热情。

      百姓成了舞台主角,文化成了增进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纽带,快乐和幸福在政府与百姓携手共铸的文化网络中传递……文化正成为凝聚人心的一股强劲力量,成为八公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记者 何婷婷)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