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时政新闻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字体: 】 发布时间:2011/10/20 0:01: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征求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
胡锦涛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出席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中共中央日前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胡锦涛希望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畅所欲言,对文件稿提出意见和建议。李长春介绍了中共中央对起草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的考虑和文件稿形成过程。

      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农工党中央主席桑国卫、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无党派人士代表陈竺先后发言。他们认为,中共中央认真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他们赞同文件稿对我国文化发展形势的分析,赞同文件稿提出的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表示要团结带领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贡献。他们还就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完善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完善文化法律、扩大两岸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在认真听取了大家发言后,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对修改好决定稿很有帮助,文件起草组要认真研究、积极吸纳。

      胡锦涛指出,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有着独特优势和作用。多年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始终关心文化建设,就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强两岸文化交流等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促进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继续团结带领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反映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围绕文化改革发展重大课题,深入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激发广大成员特别是文化工作者参与文化改革发展的热情,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共同奋斗。

      胡锦涛强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是我们党、各民主党派、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成果。社会主义中国、中华民族新的更大的发展成就,同样要靠我们党、各民主党派、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来创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团结合作,永远风雨同舟,把我国多党合作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刘云山、刘延东、令计划、王沪宁、杜青林、陈奎元等出席座谈会。

      出席座谈会的党外人士还有张梅颖、张榕明、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和张宝文、马培华、王钦敏、汪毅夫、谢经荣、王明明等。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