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作为2011届高校毕业生已经离开母校,奔赴各地升学求职。为了落实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9月10日,全省各地市同步开展“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公益招聘会”活动,我市分会场设在市人才流动中心和市职介中心。
本次服务月活动从9月1日起至9月30日,服务对象包括2011届以及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各类基层就业项目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据了解,在招聘会中,市人社局精选100家用人单位,1700余个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涉及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文员等职位。与此同时,淮南人事人才网还开辟“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网络公益招聘会”专栏,省、市人才服务网互相链接,加强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为高校毕业生收集和整理各类用人单位提供的招聘信息。到场参加招聘的高校毕业生还能免费领取《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解读100题》和《淮南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申请表》、《淮南市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申请表》。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看到,一些技术性岗位工资保持在每月2000至3000元,有的甚至达到5000元,然而,虽然企业悬赏高价招人才,但无奈问津者寥寥。而一些普通岗位由于待遇福利、工资环境等因素,却吸引不了高校学子,应聘苏州等地用工企业也趋于平淡。据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分析,高校毕业生缺乏必要的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依然是他们求职的瓶颈,加之心态浮躁,对工作期望值过高,使得一些原本适合的职位受到冷落。而长三角地区和本地企业待遇差异正在缩小,导致更多的学子希望“留下来”。
不过,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我市将在高校内开展毕业职业指导,加强就业政策的宣传,将更多的学生引向中小企业和基层就业,或者创业。并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6至12个月的见习培训,让其更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同时,我市还将开展就业援助,为困难未就业大学生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优先给予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就业见习和岗位推荐。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跟踪服务,在年底还将开展校企对接、送岗位进校园等专场招聘会,在提升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他们找工作有得挑。
(记者 李舒韵 见习记者 张明星 实习生 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