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打车您呼我!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打车您呼我!
【字体: 】 发布时间:2011/8/16 0:05:2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出租车“电话叫车”服务受欢迎

     “凌晨一点多,我急着要赶到火车站去,可发现路上没什么车,我便试着拨打了叫车服务热线2196333,结果不到五分钟就来了一辆,真是太感谢了。”家住田家庵区铁路新村的贾先生言语里透露出惊喜。淮南市自今年7月12日首次推出出租车“电话叫车”服务以来,引起了很多市民的积极关注。

      市运管处:2500辆出租车提供电话免费叫车服务

      我市自7月12日首次开通出租车叫车服务热线以来,市民只要拨打热线96333或2196333,便可免费享受便捷的“电话叫车”服务。

      市出租车调度服务中心负责人路静介绍,目前有2500辆出租车可供调度,只要市民拨打叫车服务电话,出租汽车调度服务平台即可根据乘客所在位置,对其附近的空载车进行联系,然后实现三方通话,并对通话内容进行录音。待确认叫车后,出租车司机开始打表计费将在第一时间赶往指定地点提供服务。该负责人还现场为记者演示了一遍整个调度服务过程,从电话呼入至出租车上门服务仅仅用了4分钟。自服务热线开通一个月以来,每天能接到20多个叫车服务或咨询电话,高峰时能达到30至40个。

      据路静介绍,我市城区现有营运出租车2975辆,2009年,市运管处通过招商引资建立了出租车智能管理系统,先后共为2500辆出租车安装了GPS定位和LED电子显示屏等设备。试运行两个月后,该系统还将进行升级,最大限度缩短叫车服务时间,方便市民。

      出租车司机:空驶率降低 营运额增加

     “开通电话叫车服务当然好啦,它直接减少了我们司机的空车时间,减少了平时路上盲目跑动。”“文明的士之星”称号获得者的李成师傅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据另一位司机李双河师傅介绍,电话叫车服务除了便民、服务周到外,还增强了对司机的安全保护。因为出租车司机可以通过手机和车上的GPS定位系统加强与调度中心的联系,如果遇到危险,可以第一时间告知调度服务中心。

      市民:方便安全 但爽约将被列入黑名单

      “我们叫车一般都是乘车比较困难,或者是有比较着急的事情要办,所以这个电话叫车服务确实给我们市民带来了很多方便,也提供了一种乘车选择方式。”市民陈先生说。李女士告诉记者,有了这个叫车服务后,我们女士坐上这样的出租车,晚上出行都比较放心啦。”

      但市运管处提醒广大市民,若是市民爽约三次以上,该市民手机号将被列入黑名单,以后将不再享受电话叫车服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如果“爽约”市民多了,司机师傅匆匆赶过去却发现白跑一趟,会严重挫伤司机们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叫车服务的正常运行。如若出租车司机爽约一次,便会按照拒载进行处罚。

      特别提醒:

      市出租车调度服务中心特别提醒电话叫车服务的乘客:一定要具体说明自己所处的位置,例如具体的路段,或者附近有什么明显的标志性建筑等,以便调度中心就近调度车辆。同时,乘客一定要记住司机的电话号码和车牌号,及时和司机联系。另外,乘客还要说明自己的外貌特征或者提供能够明显识别自己的东西,以便司机能够顺利找到乘客,提供服务。如果需要提供外地长途服务,需要和司机当面协商具体的价格、过路桥费用等相关事宜。

      而在节假日和上下班乘车高峰时期,或者遇到恶劣天气,市民不一定能及时叫到出租车,市出租车调度服务中心负责人希望广大市民能够保持宽容的心态。

      六种情形可以拒载

      依照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管理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租汽车驾驶员可以谢绝或者终止服务:(一)乘客在禁止停车的路段或者遇到红灯停驶时要求搭乘的;(二)乘客携带国家规定的危险物品及其他禁止携带的物品的;(三)乘客携带超出车辆行李厢容积物品的;(四)乘客携带宠物及其他污损车辆物品的;(五)醉酒者、精神病患者在无人陪同时乘车的;(六)乘客有其他违法要求或违法行为的。

(记者 李舒韵 见习记者 张明星 实习生 朱婷婷 杨晨)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