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时政新闻 > 人民日报:动乱往往是国家的歧途、人民的悲剧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人民日报:动乱往往是国家的歧途、人民的悲剧
【字体: 】 发布时间:2011/3/23 15:18:5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这个春天,“幸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两会期间,求解幸福“方程式”,描绘幸福“路线图”,更为上上下下所关注。全国人大代表程静说:“幸福感的第一要义应该是安全感。只有国家富强、社会稳定,老百姓对自己的生活才有安全感,也才有幸福感可言。”的确,幸福的路径可能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任何幸福大厦拔地而起,都离不开稳定牢固的基础。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古往今来,历览治乱兴衰,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始终是政治家们励精图治的目标,也是普通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无论世易时移,稳定始终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民生福祉的源泉。

  关于“稳定”,小平同志有两句话,至今仍然振聋发聩:

  “我们搞四化,搞改革开放,关键是稳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正是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我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增长率实现了起飞,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百姓生活也迎来了改善最大的时期。“老话讲,家和万事兴。国家也是一个道理,没有国家的稳定,老百姓哪里去找这么多惠民的好政策?国家和谐稳定,事事兴盛,得实惠的还是咱老百姓。”北京市西城区一位普通居民的朴实话语,道出了广大百姓的心声。

  “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动乱,往往是国家的歧途、人民的悲剧。一场“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果是发展滞后、物资奇缺、民生凋敝,给国家和人民烙下了深深的伤痕。去年底到今春,中东北非一些国家政局持续动荡,社会混乱,冲击经济,殃及百姓,利比亚更是深陷战争漩涡。“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这些国家人民的遭遇令人同情,对所有爱好和平、向往幸福的人们,也是一个沉重的警醒。

  重温这两句话,使我们对“稳定”这个似乎耳熟能详的问题有了新观照、新思考。有时候,在对比和变化中,人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和理解世界,对于稳定更是这样。

  经历了“3·14” 事件的风雨,西藏农牧民们更加坚定地表示要“维护团结稳定的局面”;走出了“7·5”事件的伤痛,新疆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稳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刚从战火纷飞的利比亚撤离回国的近3.6万名中国公民来说,“刺刀在雨水中闪着寒光”的可怕回忆,让他们备觉家里灯光的温暖;“枕着枪炮声入眠”的痛苦经历,让他们感受和谐发展的祖国是何等强大,安定环境中的睡眠是何等香甜。即便是日前的盲目购盐风波,也让人们反思风险和谣言冲击之下,保持社会秩序和理性心态是多么可贵。

  稳定,连着国事与家事,关系整体和个人,它就在我们身边,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也正因为如此,全国政协委员叶小文感慨:“和谐稳定就像我们周围的空气,平常也许感受不到,但稍稍稀薄,其重要性就立刻凸显出来。”

  稳定是福,动乱是祸。这一道理看似朴素,其实深刻。“没有社会稳定,幸福只能是一句空话”。身在福中,我们应该“惜福”,珍惜来之不易的和谐稳定局面;更需要“造福”,用以人为本的发展,不断夯实民生改善的基础,用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在稳定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收获幸福的果实。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地“享福”。(詹勇)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